11.貫穿采寫過程始終的思維形式是( A)
A.形象思維 B.聚合思維
C.常規(guī)思維 D.創(chuàng)造性思維
12.新聞編輯的“識”,在智慧方面的體現(xiàn),主要是( B)
A.能甘為他人作嫁衣 B.能獨具慧眼
C.具有鎮(zhèn)定果敢的謀略 D.具有堅持真理的勇氣
13.新聞編輯的人格力量集中體現(xiàn)為( B)
A.堅韌不拔 B.有膽有識 C.不大外露 D.無私無畏
14.衡量人的應變能力的生理指標是( D)
A.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B.口頭語言的表達
C.非語言符號的表達 D.“反應時”
15.傳播學者勒溫最初提出的“把關人”,主要是指( B)
A.記者 B.編輯
C.管理層 D.所有新聞從業(yè)者
16.電視節(jié)目播出的最后把關人員是(C )
A.記者 B.編輯
C.主持人和播音員 D.監(jiān)制
17.受眾對自己理解的信息,只記住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將這種行為稱為(C )
A.選擇性理解 B.選擇性注意
C.選擇性記憶 D.選擇性了解
18.新聞受眾的需要是一種(D )
A.物質需要 B.高級物質需要
C.精神需要 D.高級精神需要
19.以報紙上刊登新聞的位置突出和標題醒目來引起受眾選擇性注意的刺激因素,主要是 ( C)
A.受眾的內部需要 B.傳者的需要
C.新聞傳播媒介 D.新聞傳播效果
20.受眾態(tài)度一旦形成,就會( D)
A.穩(wěn)定不變 B.隨時變化
C.說不定會怎么樣 D.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
21.社會態(tài)度屬于( C)
A.純客觀范疇 B.純個人主觀范疇
C.個人和外界對象關系范疇 D.社會關系范疇
22.有的觀眾喜歡看電視的《曲苑雜談》,有的觀眾不喜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受眾態(tài)度的( B)
A.可變性 B.主觀性
C.客觀性 D.穩(wěn)定性
23.當新聞工作者處于焦慮狀態(tài)時,常常表現(xiàn)出對自己身體的變化( D)
A.較為敏感 B.非常敏感
C.無所謂 D.不敏感
24.當你情緒激憤、心態(tài)不平衡時,可以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釋放憤怒,這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被稱為( B)
A.精神升華 B.合理宣泄
C.自我安慰 D.轉移注意力
25.一個心理健康的新聞工作者在與采訪對象交往時,應當具有(A )
A.優(yōu)雅的風度 B.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C.強烈的責任感 D.較高的社會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