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三、名詞解釋
1.傳播者
傳播者是發(fā)起傳播行為的人,是利用某種傳播技術和工具,以發(fā)出的信息主動作用于他人的人。
2. 傳播制度
就是社會制度中對大眾傳播活動直接或間接地起著制約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內容包括:大眾傳播活動與政府的關系;大眾傳播活動與社會群體以及廣大受眾的關系;言論出版的自由與權利問題及言論出版者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問題。
3.《報刊的四種理論》
是由美國學者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奧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韋爾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195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曾得到美國領導集團的賞識和美國新聞學榮譽學會授予的獎章。該書所用“報刊”一詞,是指一切大眾傳播媒介。書的著者認為,世界各國的新聞傳播制度與其社會政治制度是一脈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即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蘇聯的共產主義理論。
4.極權主義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
這種理論,是在15世紀中葉近代印刷術發(fā)明后不久歐洲封建專制主義的氣候下產生的。它的主要內容包括:課本第140頁。
5.“觀點的公開市場”和“自我修正過程”
是現代自由主義理論中兩個重要原則,從彌爾頓的思想發(fā)展而來。這兩個原則的基本假設是:第一,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從真理的;第二,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證各種不同意見能夠在“公開的市場上進行自由競爭;第三,人們的意見不可能都是相同的,應該以承認他人的權利為前提,保障每個人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第四,在各種不同意見的討論和碰撞中,最終能夠產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認的最合理的意見。
四、問答題
1.簡述作為傳播者的大眾傳媒組織的特點。
課本第127頁。
2.為什么說“大眾傳媒不但是‘原子’信息的最大提供者,而且正成為‘比特’信息的最大提供者?
這是由大眾傳媒的優(yōu)勢決定的:第一,大眾傳媒是專業(yè)的媒介組織,其收集、加工、生產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個人和非專業(yè)組織所不能比擬的;第二,大眾傳媒具有公開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確認性要大大高于處于“匿名“或”半匿名“狀態(tài)的其他傳播者;第三,大眾傳媒在其百余年的傳播實踐中,尤其是在新聞傳播領域形成了整套為社會所廣泛承認的行業(yè)規(guī)模和職業(yè)道德,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聯系受眾的有效機制。以上這些優(yōu)勢,決定了大眾傳媒組織在未來信息社會中依然會是影響力最大的傳播者。
3. 國家和政府對大眾傳播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課本第136-137頁。
4.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資本主要通過哪些方式控制傳播事業(yè)?
課本第137頁。
5.受眾對媒介活動進行社會監(jiān)督的手段有哪些?
課本第138頁。
6.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媒介理論了一個由“自由主義”到“社會責任”再到“民主參與”的變化過程,試析這種變化的原因和背景。
答案要點:(1)自由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與主要觀點;(2)社會責任論產生的背景與主要觀點;(3)民主參與理論產生的背景與主要觀點。
課本第141-144頁。
7.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guī)范理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課本第147頁。
五、模式分析題
1.畫出懷特的新聞選擇“把關”模式,并以這個模式說明把關的過程。同時請分析懷特模式的缺陷與不足。
課本第131頁。
六、論述題
1.請結合實例論述大眾傳媒組織新聞信息把關的標準。
參考答案在課本131-133。
2.請結合傳媒組織的組織目標論述其組織性質。
參考答案請結合課本第128-130頁的內容與課件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