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13、 明清時期,為了加強對土地的深度利用,提高畝產量,普遍采用( )
A、區(qū)田法
B、代田法
C、青苗法
D、均田法
【參考答案】:A
14、 把“足食”放在統(tǒng)治者管理國家策略首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莊子
【參考答案】:A
15、 19世紀下半葉與20世紀,中國禪宗傳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甚至還遠播至歐、美,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成立了 ( )
A、禪中心
B、基督教禪
C、歐洲禪宗聯盟
D、禪守協會
【參考答案】:C
16、( )的火候高、質地硬,形制和紋飾仿照青銅器,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
A、自陶
B、灰陶
C、黑陶
D、彩陶
【參考答案】:A
17、 南北朝時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到唐代變得相當強大,與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區(qū)的民族是( )
A、羌
B、吐蕃
C、鮮卑
D、回紇
【參考答案】:B
18、 郡縣制建立于( )
A、西周
B、東周
C、秦朝
D、西漢
【參考答案】:C
19、 我國市商貿易有一定的發(fā)展,并已開始使用貨幣是在( )
A、夏朝時期
B、商周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期
【參考答案】:B
20、 中國文化的現代化,只能走( )
A、復興儒學的道路
B、中國儒學為本體西方科技為用的道路
C、古今中外、綜合創(chuàng)新的道路
D、全盤西化的道路
【參考答案】:C
21、 西晉時期河西走廊一帶,在中原地區(qū)完全淪入北方邊地部族入侵的混亂之際,因地理之便,長期成為中原文化的中心,對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后來人們稱這個地區(qū)的文化為( )
A、敦煌文化
B、張掖文化
C、酒泉文化
D、涼州文化
【參考答案】:D
22、 民族生產文化的主體內容是( )
A、水土平衡觀念
B、節(jié)氣文化
C、農政思想
D、農耕灌溉
【參考答案】:D
23、 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典籍《齊民要術》的作者是( )
A、賈思勰
B、宋應星
C、李時珍
D、傅玄
【參考答案】:A
24、 元朝阿合馬執(zhí)政期間,任用色目商人實施的賦稅制度是( )
A、租庸調制
B、兩稅法
C、一條鞭法
D、包稅制度
【參考答案】:D
25、 元明清時期,中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是( )
A、南方是經濟中心,北方是政治中心
B、南方是政治中心,北方是經濟中心
C、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在北方
D、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在南方
【參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