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51. 外地種質資源來自外地或由外國引入,來源廣,特性豐富,適應性強。 (×)
52. 物種多樣性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物種的形成與不斷分化。 (√)
53. 一個基因或一個表型特征若在群體內有多于一種的形式,它就是多態(tài)的基因或多態(tài)的表型。 (√)
54. 若堿基對由于隨機變化產生同義密碼子,將會導致翻譯不同氨基酸,由此也因為氨基酸的改變影響了蛋白質的正常功能。 (×)
55. 水產動物數量性狀的變異系數往往比陸生動物的要小。 (×)
56. 如果用于繁育的個體少了,一些等位基因就可能因遺傳漂變而漏失。 (√)
57. 選擇是育種工作中一個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通過選擇能產生新基因,增加水產動物某一種群內具有育種價值的基因頻率,降低育種所不需要的基因頻率。 (×)
58. 選擇的實質就是改變群體的基因頻率。 (√)
59. 一般采用單性發(fā)育技術方法來快速建立純系。 (√)
60. 在雌核發(fā)育后代中,由于高度的純合性,可能會表現出明顯的近親交配衰退現象。 (√)
61. 選擇差越大,說明供選擇性狀的變異程度就越小。 (×)
62. 遺傳進展與世代間隔成正比。 (×)
63. 選擇育種方法中,群體選擇的選擇效應(Rc)在理論上等于所采用的各種選擇方法效應的總和。 (×)
64. 輪回親本與雜種每回交一次,其基因頻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2。 (√)
65. 雜交種含有的基因組合是自然群體中所不存在的。 (√)
66. 通過人工授精可以打破兩個群體間的生殖隔離。 (√)
67. 在水產動物中,多倍體現象比較普遍。 (√)
68. 冷休克處理的溫度因種類而異,原則是略低于致死溫度。 (×)
69. 魚類的卵子排出以前處于第二次減數分裂的中期。 (√)
70. 與正常二倍體相比,雌核發(fā)育二倍體的成活率明顯升高。 (×)
71. 具有向卵原細胞分化的原始生殖細胞生殖質的顆粒結構多于線狀結構。 (√)
72. 有些引進種則僅僅是擴大其分布區(qū),環(huán)境沒有太大變化,即為移植。 (√)
73. 羅非魚的系統(tǒng)發(fā)育與海水有關,所以適應鹽度的范圍很廣。 (√)
74. 鯉、鯽等魚類分布廣數量大,一般都有較大的適應能力。 (√)
75. 溯河性魚類生活在江河,但溯至海洋中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