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觀點中,屬于犯罪社會心理學理論觀點的是( )
A.腦組織損傷說
B.自由意志論
C.模仿論
D.精神分析理論
17.犯罪條件對犯罪行為的發(fā)生是( )
A.必然的
B.必要的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8.19世紀30年代,比利時統(tǒng)計學家科特勒和法國統(tǒng)計官員蓋里在進行社會道德統(tǒng)計中提出了( )
A.社會控制論
B.社會環(huán)境論
C.文化沖突論
D.亞文化理論
19.作為社會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性質的制度是( )
A.社會形態(tài)
B.宏觀社會制度
C.中觀社會制度
D.微觀社會制度
20.欲望在犯罪行為發(fā)生機制中起著( )
A.紐帶作用
B.輔助作用
C.基礎作用
D.核心作用
21.不具備被害因素和條件,純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
A.狀態(tài)性被害人
B.流動型被害人
C.機會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22.當前我國被害人的年齡段集中在( )
A.18周歲以下
B.18~35周歲
C.36~55周歲
D.55周歲以上
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時表現(xiàn)為一種順應狀態(tài)的特性是( )
A.被害的可獵性
B.被害的誘發(fā)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24.世界各國衡量被害風險的最重要指標是( )
A.被害數(shù)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傷率
D.被害死亡率
25.以匿名方式輪番征詢專家意見,最終得出預測結果的經(jīng)驗推斷法是( )
A.指數(shù)修勻法
B.時序預測法
C.特爾菲法
D.對比類推法
26.將犯罪預測劃分為犯罪主體預測、犯罪對象預測、犯罪形式預測、犯罪手段預測、犯罪結構預測、犯罪率預測等類型所依據(jù)的標準是( )
A.犯罪預測的內(nèi)容
B.犯罪預測的時間
C.犯罪預測的條件
D.犯罪預測的空間
27.采用物質裝置用以阻勸犯罪實施的犯罪預防是( )
A.條件預防
B.人防
C.物防
D.技防
28.通過針對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實施犯罪的途徑,將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遏制在萌芽階段的犯罪預防是( )
A.懲戒性預防
B.控制性預防
C.保護性預防
D.堵塞性預防
29.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工作中,屬于維護社會治安的戰(zhàn)略性措施是( )
A.教育
B.防范
C.打擊
D.改造
30.在犯罪防控系統(tǒng)中,第一個層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
A.抑制犯罪動機
B.限制犯罪機會和條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D.預防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