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大批量生產(chǎn)基本上都采用模具,所以模具的壽命越高越好。(×)
32、曲柄沖床滑塊允許的最大壓力是隨著行程位置不同而不同。(√)
33、搭邊值的作用是補償定位誤差,保持條料有一定的剛度,以保證零件質(zhì)量和送料方便。 (√)34、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金屬材料中,硬材料的沖裁合理間隙大于軟材料合理間隙。 (√)35、斜刃比平刃的沖裁力大。 (× )36、在降低沖裁力的諸多措施中,采用階梯布置的凸模時,為了保護小凸模,應使小凸模比大凸模高一些。(×)
37、彎曲工序中,沖壓用材料過厚可能造成制件回彈加大。(× )38、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僅凸模圓角不同,彎曲后凸模圓角半徑小的回彈較小。(√)39、彎曲件的中性層一定位于工件1/2料厚位置。(× )
40、拉深系數(shù)越小,說明拉深變形程度越大。(√)
41、一般情況下,從拉深變形的特點考慮,拉深模的凹模的圓角表面粗糙度應比凸模的圓角表面粗糙度小些。( √)
42、為了便于塑件脫模,一般情況下使塑料在開模時留在定模上。( × )
43、塑料模的模腳(墊塊)是用來調(diào)節(jié)模具總高度以適應成型設備上模具安裝空間對模具總高度的要求。( × ) 44、潛伏式澆口是點澆口變化而來的,澆口因常設在塑件側(cè)面的較隱蔽部位而不影響塑件外觀。(√ ) 45、澆口的位置應開設在塑件截面最厚處,以利于熔體填充及補料。(√ )
46、拉深過程中,坯料各區(qū)的應力與應變是很均勻的。 ( × )
47、拉深過程中,凸緣平面部分材料在徑向壓應力和切向拉應力的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切向壓縮與徑向伸長變形而逐漸被拉入凹模。( × )
48.拉深系數(shù) m 恒小于 1 , m 愈小,則拉深變形程度愈大。 ( √ )
49.坯料拉深時,其凸緣部分因受切向壓應力而易產(chǎn)生失穩(wěn)而起皺。 ( √ )
50.拉深時,坯料產(chǎn)生起皺和受最大拉應力是在同一時刻發(fā)生的。 ( × )
51.拉深系數(shù) m 愈小,坯料產(chǎn)生起皺的可能性也愈小。 ( × )
52. 拉深時壓料力是唯一的確定值,所以調(diào)整時要注意調(diào)到準確值。 ( × )
53.壓料力的選擇應在保證變形區(qū)不起皺的前提下,盡量選用小的壓料力。 ( √ )
54.彈性壓料裝置中,橡膠壓料裝置的壓料效果最好。 ( × )
55.拉深模根據(jù)工序組合情況不同,可分為有壓料裝置的拉深模和無壓料裝置的拉深模。( × )
56.拉深凸、凹模之間的間隙對拉深力、零件質(zhì)量、模具壽命都有影響。間隙小,拉深力大,零件表面質(zhì)量差,模具磨損大,所以拉深凸、凹模的間隙越大越好。 ( × )
57.拉深凸模圓角半徑太大,增大了板料繞凸模彎曲的拉應力,降低了危險斷面的抗拉強度,因而會降低極限變形程度。 ( × )
58.拉深時,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勻的,上部增厚,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下部變薄,愈接近凸模圓角變薄愈大。壁部與圓角相切處變薄最嚴重。 ( √ )
59.拉深變形的特點之一是:在拉深過程中,變形區(qū)是弱區(qū),其它部分是傳力區(qū)。( × )
60.拉深時,坯料變形區(qū)在切向壓應力和徑向拉應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切向伸長和徑向壓縮的變形。 ( × )
61.拉深模根據(jù)拉深工序的順序可分為單動壓力機上用拉深模和雙動壓力機上用拉深模。( × )
62.需要多次拉深的零件,在保證必要的表面質(zhì)量的前提下,應允許內(nèi)、外表面存在拉深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痕跡。( √ )
63.所謂等面積原則,即坯料面積等于成品零件的表面積。 ( √ )
64.對于有凸緣圓筒件的極限拉深系數(shù),如果小于無凸緣圓筒形件的極限拉深系數(shù),則可判斷:有凸緣圓筒形件的實際變形程度大于無凸緣圓筒形件的變形程度。 ( × )
65.拉深的變形程度大小可以用拉深件的高度與直徑的比值來表示。也可以用拉深后的圓筒形件的直徑與拉深前的坯料 ( 工序件) 直徑之比來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