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13.在口語交際中,從符號中讀出信息的行為和過程稱之為( B )。
A.編碼 B.解碼 C.壓縮 D.語境
14.如果將公眾的理解程度分為10個級別:0表示接受能力最差,10表示接受能力最強,一般公眾的接受能力為5,那么公共口語的通俗程度應當定位于( C )。
A.1-2 B.4-5 C.6-7 D.8-9
15.在公關(guān)口才的表述方式中,按照事件發(fā)生、問題出現(xiàn)或人物成長的自然事件順序進行敘說的一種方式是( A )。
A.順敘 B.倒敘 C.插敘 D.引敘
16.在口語交際信息傳播模式中,“聽話人”是指( B )。
A.信源 B.信宿 C.信息 D.符號
17.說話人用來證實或反駁論題的理由和根據(jù)稱之為(B )。
A.論題 B.論據(jù) C.論證方式 D.論證材料
18.如果論據(jù)不真實或者未經(jīng)證實,那么所犯的邏輯錯誤為( C )。
A.論題模糊 B.偷換論題 C.論據(jù)虛假 D.循環(huán)論證
19.借用與其密切相關(guān)的名稱來代替某個人或物的名稱的修辭手法是( C )。
A.比喻 B.比擬 C.借代 D.排比
20.表達的行與止主要通過停連來體現(xiàn),而表達的快與慢的所依靠的輔助技巧是( C )。
A.重音 B.語速 C.節(jié)奏 D.語氣
21.跟同輩.同學.同事交談時,應該用的目光語為( A )。
A.誠懇 B.謙虛 C.理智 D.警覺
22.說話人組織材料的思路在講話中的反映是指敘說的( C )。
A.材料 B.方式 C.線索 D.風格
23.“演講”一詞最早見于( A )
A.《荷馬史詩》 B.《伊索寓言》 C.《左氏春秋》 D.《說文解字》
24.在口語交際的語境原則中,對語境消極、負面的影響加以疏導、談話或消釋,從而保證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這被稱之為( B )。
A.對語境的遏止 B.對語境的導引 C.對語境的順應 D.對語境的再造
25.劉禹錫說:“長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边@帶給口語交際參與者的啟示是( A )。
A.化解編碼的失誤 B.把握符號外信息 C.克服解碼的障礙 D.補救解碼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