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為療法
單選題:
1. 1920年華生作了一個經(jīng)典實驗,證明人的情緒反應可以由條件作用來獲得,在這個稱作“_________”的結果出現(xiàn)后,華生還設想了幾種可以用來消除不適情緒的程序,其中有一種類似于以后的系統(tǒng)脫敏訓練,在1924年由華生的學生瓊斯以實驗方式實現(xiàn)。
A 應答性條件作用實驗
B 小華生實驗
C 小白鼠實驗
D 小阿爾伯特實驗
參考答案:D
名詞解釋:
1 . 時間投射技術
是多功能治療的技術之一,可以分前瞻性的和回溯性的兩種,前瞻性的時間投射是讓來訪者生動的想象將來的生活情景;厮菪缘臅r間投射是讓來訪者回到自己過去生活的某一時刻,以現(xiàn)在的身份觀察自己的活動,并干預那些活動。
2 .抗條件作用
如果對一個已經(jīng)形成的條件反應進行這樣的操作:一方面撤除原來的強化物,同時設法使一個不能與原來的條件反應共存的反應與原來的條件刺激建立聯(lián)系。結果,原來的條件反應會迅速的被消除。這種操作程序稱為抗條件作用。
3 .互報規(guī)則
人在認識別人時,容易犯這樣一種錯誤:在了解到對方的部分特點后,就把對方歸人某一類人之中,然后把自己腦子里有關這類人的“型樣”加到對方身上。認為對方也有“型樣”所具有的種種特點,并以此為基礎來展開跟對方的互動。類化的后果是,我們了解的來訪者并不是真實的這個人,而是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人。
4 .強化程序
強化程序由于消退現(xiàn)象的存在,要使一個行為保持下去,就必須不斷進行強化。但如果每次反應后均須予以強化,不僅實際上難以做到,而且這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強化辦法。強化程序揭示了不同的強化安排的后效,它為強化方式提供了依據(jù)。斯金納研究了四種強化程序的效果,即固定比率程序、變動比率程序、固定時距程序和變動時距程序。
5 .行為評估
行為評估又叫行為功能分析或行為分析,是收集、測量和記錄有關不適應行為的信息,了解該行為的發(fā)生條件或維持條件的過程。行為評估主要有三個作用:描述問題行為、選擇治療策略和評價治療效果。
簡答題
1.行為療法的特點?
第一,強調以行為為中心。 第二,強調環(huán)境因素等外在變量的作用。 第三,行為療法強調對方法、治療效果進行明確的、往往是定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