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備考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請在以下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請將其序號填在題干后的括號里。每題1分,共12分)
1、在19世紀中葉,(斯賓塞)提出了社會有機論。
2、“社會學的想像力”這一概念是(米爾斯)提出的。
3、用人的社會關系來解釋人的思想方式,而不是相反。主張這一觀點是(馬克思)
4、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格可以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5、米德是(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
6、傳統(tǒng)組織理論主要指的是(古典科學組織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
7、經(jīng)濟制度的核心是(產(chǎn)權)
8、韋伯劃分社會層次的三個標準中,權力差別會產(chǎn)生(政黨)。
9、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前,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以(二元戶籍制度)為核心的。
10、“社會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這一思想來源于(批判理論)。
11、集合行為最顯著的特征是(無組織性)。
12、社會趨同論的基礎是(技術決定論)。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2分)
1.社會學:是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社會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探討社會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2.社會化:就是社會對個人的文化教化和個人對社會主動選擇并能動調適相統(tǒng)一的社會過程。
3.“鏡中我”:美國社會學家?guī)炖J為,自我或人格是通過社會互動而產(chǎn)生的。他將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稱為“鏡中我”,即每個人的“自我”觀念其實是他人這面“鏡子”的反射。
三、判斷題(首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7分,共28分)
1.繼續(xù)社會化往往著眼于人的改造,具有強制性。
答:錯誤。繼續(xù)社會化即發(fā)展社會化,是成年人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角色要求而進行的學習過程。它著眼于人的完善,不具有強制性。
2.次級社會關系是一種特殊主義取向的關系類型。
答:錯誤。次級關系是為了實現(xiàn)特定目標,通過明確的規(guī)定和既定的角色將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關系。它是一種較正式的科層關系,由于涉及人數(shù)眾多、范圍廣泛,而且互動方式以電話、信函等間接往來為主,所以,次級關系的情感色彩淡,具有較強的可替代性和可置換性。因而次級關系是一種明顯的普遍主義取向的關系類型。
3.并非任何社會控制對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都起促進作用。
答:正確。社會控制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存在負功能。表現(xiàn)于:僵化的社會控制模式不利于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不合理的社會控制會產(chǎn)生和擴大社會矛盾;片面的社會控制會妨礙上的發(fā)展。
4.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是根本不同的。
答:正確。社會運動本身帶有較強的政治色彩,但是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具有根本的不同:社會運動是自下而上的動員,采取的體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動方式;而政治運動是自上而下動員的,采取的上制度化的行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