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考《小學教育心理學》章節(jié)考試題:第1章
第一章 小學教育心理學的對象、任務、方法與簡史
一、選擇題
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情境中學、教、環(huán)境三者相互作用時的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三個核心因素)
2、教育心理學著重研究的是學校教育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
3、小學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小學教育中教與學及其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
4、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獨立學科。
(1)應用任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研究與解決學科本身不斷涌現(xiàn)的理論問題;為教改服務并在服務中發(fā)展自身;不斷探索與運用教、學、環(huán)境互動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5、奧蘇伯爾:1957年“意向對保持學習材料的影響”實驗(自然實驗);布魯納:1960年“課程改革論”;蘇聯(lián)阿格法諾夫“拾柴火”(自然實驗)。
6、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方法論原則:客觀性、系統(tǒng)性、教育性原則。
(1)客觀性原則: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予以提示而不憑臆測加以歪曲,是一切科學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系統(tǒng)性原則:也叫做分析與綜合的原則。
(3)教育性原則(簡答P16):研究學生心理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而不是為研究而研究,因此,進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7、心理實驗法:是有意創(chuàng)設或改變條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變化,并依據(jù)外部影響與心理反應之間的相關情況去探明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方法。特點:精確易于重復檢驗。
8、教育心理研究方法(簡答):觀察法、實驗法(實驗室和自然實驗)、問卷調查及相關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觀察法是科學研究的特殊手段,它與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觀察不同,是帶有更高的理論自覺性和計劃性的一種觀察方式。是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實施背景是自然條件;特點是簡便易行。
(2)實驗法:特點:需嚴格控制條件(尤其是實驗室實驗),數(shù)據(jù)可反復論證。
A、實驗室實驗:“蔡戈尼克效應”;
B、自然實驗:是指在日常活動的情境中所進行的心理實驗,它既排除了實驗室實驗的人為性質與觀察法的被動性,又保留著實驗研究所固有的特色。
(3)問卷調查法:科學性的保證是被試者的誠實合作。
9、自然實驗的程序:進行初試、選擇與設立等組、施加影響、進行復測、對比分析。
10、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柏拉圖三期教育任務;亞里士多德三期教育任務。
11、捷克夸美紐斯提倡泛智論,專著《大教學論》;瑞士裴斯泰洛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德國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是教育的最基本手段,提出“五段教育法”;1879年,德國馮特建立心理實驗室,創(chuàng)立了心理學體系,標志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馮特學生霍爾被稱為美國教育心理學的先鋒。
12、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的出版,標志著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的學科;“美國教育心理學之父”。
13、“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是烏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對象》;被認為是第一部最早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是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14、十月革命后,偏重用巴普洛夫學說解釋教育心理學問題。
15、辛亥革命后,1924年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是廖世承。
16、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特色之一是重視理論尤其是重視探討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