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一、概念
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
二、沿革
1、咳嗽病名最早見于《內(nèi)經(jīng)》,并有專篇論述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蔽迮K六腑之咳“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指出咳嗽病位在肺。
2、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將咳嗽分為十種,除五臟咳外,尚有風咳、寒咳、膽咳、厥陰咳等。
寒咳:外感寒邪所致的咳嗽
3、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將咳嗽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
4、清葉桂系統(tǒng)闡明了咳嗽的治療原則
5、清喻昌《醫(yī)門法律》論述了燥的病機及其傷肺為病,創(chuàng)立溫潤、涼潤治咳之法。
三、討論范圍
急慢性支氣管炎,部分支擴,慢性咽炎等。其他疾病如肺癰、肺痿、風溫、肺癆等兼見咳嗽者。久咳致喘者,多表現(xiàn)為寒飲伏肺或肺氣虛寒的證候,當參閱喘證、痰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