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管仲
品名: 番白葉(《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檳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頭翁、澀疙瘩(《貴州民間藥物》),地管子(《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地檳榔、白地榆(《云南中草藥選》)。
漢語拼音: GUANZHONG
拉丁名: Potentilla fulgens Wall.
英文譯名: Herb of Shiny Cinquefoil
中藥材基原: 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亮葉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云南、貴州、四川、西藏。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坡、路邊。
藥性: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澀。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平。
歸經(jīng): 脾、大腸二經(jīng)受
功效: 清熱消炎, 涼血止血。
性味分類: 清熱藥,涼血止血藥
主治: 治赤白痢疾,腸炎,胃痛,肺結(jié)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疔瘡。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3~5分;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 ①治痢疾:鮮翻背白草一兩。加水煎好。將適量紅糖放于鍋中,加酒二兩,點燃燒過,再兌人已煎好的藥水,然后服用。②治疔瘡:鮮翻背白草,搗爛敷患處,留頭,干則換之。③治風(fēng)濕痛,翻背白草根三兩。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④治外傷出血:翻白葉根,研粉撒。(《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①《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帶,大腸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燒酒為引。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痢疾,疔瘡,風(fēng)濕。③《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止血,消炎收斂。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痛經(jīng)。④《云南中草藥選》:涼血止血,收斂止瀉。治肺結(jié)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貧血,赤白痢疾。
考證: 出自《滇南本草》
藥材基原分類: 薔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