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與溝通
1、能夠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倌娣葱睦懋a(chǎn)生的原因:由于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引起的心理差異造成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導致兩代人在某些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往往是由于父母按他們的想法要求子女,而子女獨立意識明顯增強,有了不同于父母的興趣和追求,對父母的管教產(chǎn)生反感,進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②逆反心理的危害:在多數(shù)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對父母的反抗,其結(jié)果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jié)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③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要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從我們學生的角度看,要作出正確的與父母交往的行為選擇。這樣既有助于我們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qū),也有助于我們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2、怎樣克服逆反心理?
當我們與父母發(fā)生矛盾時,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父母商量、溝通。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nèi)缭敢詢。中學生應(yīng)當經(jīng)常與父母談?wù)勛约旱男睦镌,讓父母幫助分析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題,出出主意;也可以同父母一起探討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思想,彼此交換不同的看法,這樣,在感情上融洽一致,思想上就容易消除分歧,獲得共同的語言。要相信,每一次溝通的努力都會促進信任、加深感情。
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lǐng):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guān)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jié)果要求同存異。在與父母發(fā)生意見分歧時,采取回避、疏遠、頂撞,甚至“逆反”的態(tài)度都是不對的,對父母的意見應(yīng)該采取尊重的態(tài)度,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對父母作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
3、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xiàn)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
閉鎖心理的現(xiàn)象: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他人之間、與環(huán)境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內(nèi)心充滿孤單寂寞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閉鎖心理的危害:這種心理不僅使青春期的中學生覺得“活得太累”,而且會對其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有害影響。如果任其蔓延,容易形成自我封閉、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甚至導致悲觀厭世和輕生的念頭;容易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學習和進步機會;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
培養(yǎng)熱情開朗的性格:①正確認識自己;②主動開放自我,豁達與人交往主動,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③善于關(guān)心別人;④多與父母老師和同學溝通;⑤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⑥多讀書,讀書有助于提高個人修養(yǎng);⑦多運動,運動有助于身心協(xié)調(diào);⑧多做好事,做好事可以使人身心愉悅。
4、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交往與友誼,學會用恰當?shù)姆绞脚c異性交往。
兩性正常交往的意義:異性交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體成長歷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人在青春期心理萌發(fā)的異性吸引是性生理和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結(jié)果,是一種正常、自然的現(xiàn)象。正確認識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是幫助中學生建立正常異性關(guān)系的前提。在青春的路上,男生和女生性格的互為補充,互為映襯,構(gòu)成社會最美妙的圖畫。
異性交往的利與弊:異性交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男女同學的交往,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可以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還可以學會如何適應(yīng)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異性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學習進步,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jié),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謹慎對待,理智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chǎn)生一些情緒、行為方面的困擾,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
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恰當方式:自然、大方地進行交往,建立純潔的友情;真實坦誠,在交往過程中要做到坦蕩無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它是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異性關(guān)系的前提和基礎(chǔ);要學會自愛自重:愛護自己的尊嚴和名譽,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并且懂得保護自己。懂得自愛,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