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分)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shì)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節(jié)選自《武林舊事·觀潮》)
【乙】
昔伍子胥
①累諫吳王,忤旨,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伐吳。以鮧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dāng)朝暮乘潮以觀吳之?dāng)!弊允亲院iT山,潮頭洶涌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過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激,聞百余里。時(shí)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 (節(jié)選自《錄異記·異水》)
【注釋】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民間尊之為“潮神”。
13.根據(jù)《古今漢語詞典》提供的部分義項(xiàng),為下列加點(diǎn)的詞選擇恰當(dāng)?shù)慕忉尅#?分)
(1)昔伍子胥累諫吳王( ▲)
A.重疊 B.同“壘” C.堆集,積聚 D.連續(xù),屢次
(2)戒其子曰( ▲ )
A.防備 B.戒除 C.告戒,后作“誡” D.鑒戒,警惕使不犯錯(cuò)誤
14.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3分)
以鮧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dāng)朝暮乘潮以觀吳之?dāng) ?BR>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3分)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中的“既望”是指農(nóng)歷十六日。
B.“因立廟以祠焉”和成語“事出有因”中的兩個(gè)“因”意思不同。
C.“自是自海門山”和成語“是非分明”中的兩個(gè)“是”意思不同。
D.“方其遠(yuǎn)出海門”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吳王。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5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2)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伐吳。
17.下列與甲文畫線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項(xiàng)是( ▲ )(3分)
A.怒勢(shì)豪聲迸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 B.天排云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
C.高與月輪參朔望,信如壺漏報(bào)朝昏 D.吳爭(zhēng)越戰(zhàn)成何事,一曲漁陽過遠(yuǎn)村
18.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簡意豐,試作具體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