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介詞 “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 譯做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1.何有于我哉 ? (《(論語)十則》 ) 全句為 “于我有何 ”的倒裝句,介賓結構 “于我 ”后置。澤為 “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
2.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 “告之于帝 ”是 “于帝告之 ”的倒裝,介賓結構 “于帝 ”后置,譯為 “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醉翁亭記》 ) “泄出于兩峰之間 ”是 “于兩峰之間瀉出 ”,介賓結構 “于兩峰之間 ”后置,可譯為 “從兩峰之間奔瀉而出 ”。
4.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 “能 ”。(《出師表》 ) “試用于昔日 ”是“于昔日試用 ”的倒裝,介賓結構 “于昔日 ”后置,可譯為 “在往日任用 ”。
5.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出師表》 ) 全句為 “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 ”的倒裝,介賓結構 “于南陽、于亂世 ”后置,可譯為 “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
6.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送東陽馬生序》 ) “假借于藏書之家 ”是 “于藏書之家假借 ”的倒裝,介賓結構 “于藏書之家 ”后置,可譯為 “從藏書的人家借書 ”。
7.今諸生學于太學。 (《送東陽馬生序》 ) “學于太學 ”是 “于太學學 ”的倒裝,介賓結構 “于太學 ”后置,可譯為 “在太學學習 ”。
(二)介詞 “以 ”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1.屠懼,投以骨。 (《狼》 )
全句為 “以骨投 (之) ”的倒裝,介賓結構 “以骨 ”后置。譯為 “把骨頭扔給它 ”。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記》 )
“述以文 ”是“以文述 ”的倒裝,介賓結構 “以文 ”后置,可譯為 “用文字來記述 ”。
3.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師表》 )
“寄臣以大事 ”是 “以大事寄臣 ” 的倒裝,介賓結構 “以大事 ”后置,可譯為 “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出師表》 )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是 “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 ”的倒裝,介賓結構 “以討賊興復之效 ”后置。
(三)其他。
1.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 (《傷仲永》 ) “還自揚州 ”是 “自揚州還 ”的倒裝,介賓結構 “自揚州 ”后置。譯為 “從揚州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