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15•莆田)自然界中無時不在進行著C02、H20、02的循環(huán),使地球充滿勃勃生機.
(1)三種物質(zhì)的組成中,都含有氧 元素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氣中的C02含量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排放人空氣中的CO2過多,可能會加劇 溫室效應 .
(3)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是 物理變化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從微觀角度分析,發(fā)生變化的是 水分子的間隔增大 .
(4)寫出一個消耗02產(chǎn)生CO2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 CO2 .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氣.其中淀粉屬于 糖類 (填一種營養(yǎng)素的名稱).
(6)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如圖屬于“國家節(jié)水標志”的是 B (填宇母).
考點: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yǎng)素.
專題: 空氣與水.
分析: (1)根據(jù)物質(zhì)的組成來分析;
(2)根據(jù)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危害來分析;
(3)水變?yōu)樗魵馐俏锢碜兓且驗樵撟兓瘺]有新物質(zhì)生成,從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間隔增大了;
(4)根據(jù)反應的要求來分析;
(5)根據(jù)常見的糖類物質(zhì)來分析;
(6)根據(jù)常見標志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 解:(1)根據(jù)三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可知,其中都含有氧元素;故 填:元素;
(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故填:溫室效應;
(3)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水變?yōu)樗魵馐俏锢碜兓且驗樵撟兓瘺]有新物質(zhì)生成,從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間隔增大了;故填:物理變化;水分子的間隔增大;
(4)反應物有氧氣,生成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很多,如木炭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 CO2;(答案合理即可)
(5)淀粉屬于一種糖類物質(zhì);故填:糖類;
(6)A.是塑料制品循環(huán)使用標志;B.是節(jié)水標志;C.是禁止煙火標志;D.是腐蝕品標志.故填:B.
點評: 本題考查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但是均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難度較小.
18.(2015•鄂州)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 試管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B (填標號);
(3)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已知氨氣(NH3)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實驗室制取并收集氨氣,所選擇的裝置是 AD (填標號).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常用儀器的名稱和選用.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儀器的名稱和用途解答;
(2)據(jù)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可回答;
(3)根據(jù)制取氨氣的藥品狀態(tài)和氨氣的性質(zhì)選擇.
解答: 解:(1)儀器①是試管,故填:試管;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藥品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選B;
(3)實驗室用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氨氣時需要加熱,實驗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裝置;
氨氣極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即用D裝置收集.
故填:AD
點評: 題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涉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裝置選擇、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只有綜合理解化學知識才能夠正確的解答.
19.(2015•益陽)在一次化學課上,老師提供了以下裝置探究制取氣體的方法.
請回答:
(1)可用于實驗室制取CO2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B ;
A.①與③B.①與④C.②與③D.②與④
(2)寫出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利用裝置③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 密度比空氣的小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反應的發(fā)生裝置,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來選擇收集裝置.
(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3)裝置③是向下排空氣法,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應該選擇①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所以應該選擇④來收集二氧化碳.
(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裝置③是向下排空氣法,利用裝置③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的小
故答案為:(1)B(;(2)CaCO3+2HCl═CaCl2+H2O+CO2↑;(3)密度比空氣的小.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熟練掌握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jù)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0.(2015•婁底)請結(jié)合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錐形瓶 .
(2)實驗室若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選用的裝置為 BD (填字母).加試劑前,要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 氣密性 .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變 紅 色.
(3)用B裝置能否制取氧氣? 能 (填“能”或“不能”).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制取裝置;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儀器a是錐形瓶.
(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應該選擇B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所以應該選擇D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
加試劑前,要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以避免裝入藥品后發(fā)現(xiàn)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藥品.
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3)B裝置屬于固液常溫型,實驗室中采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氣,也屬于固液常溫型,用B裝置能制取氧氣.
故答案為:(1)錐形瓶;(2)BD;氣密性;紅;(3)能.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熟練掌握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jù)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