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一天,鄭余慶請親朋好友去吃飯,大家一早
就去赴宴,結果直到日頭高照,鄭余慶才出來。
B.鄭余慶讓左右侍從叮囑廚子“蒸爛去毛,不要折斷它的頸項”,大家以為他要請吃蒸鵝蒸鴨之類。
C.王羆對使者浪費糧食的做法甚為不滿,命令侍從撤去食物。由此可見他節(jié)儉直率的特點。
D.子猶認為,節(jié)儉是一種品性,與生活貧窮毫無關系。他提倡節(jié)儉,但是反對過于吝嗇。
【答案】D
1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乞兒何異?(3分)
(2)爾之擇選,當是未饑!(1分)
【答案】(1)節(jié)儉但偏于吝嗇,那么即使堆金積玉,和乞丐有什么區(qū)別呢。(1分)(2)你這種做法,恐怕是不餓。
【參考譯文】子猶說,貧窮是處于人之常態(tài);節(jié)儉是人之本性。因為貧窮而不得不節(jié)儉,而節(jié)儉不一定是因為貧窮,所以說是“本性”。然而這樣節(jié)儉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說,吝嗇就不可以了。節(jié)儉但偏于吝嗇,那么即使堆金積玉,和乞丐有什么區(qū)別呢。
鄭余慶清廉儉樸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請一些與他關系比較好的官員吃飯,大家都很吃驚。朝廷的官員們因為老丞相威望高的緣故,都在早晨就上他家去了。等到太陽
很高了,鄭余慶才出來,說了很長時間閑話,大家餓了。鄭余慶對仆人說:“吩咐廚師,把吃的東西蒸得爛一些,要除去毛,不要把頸項折斷!贝蠹蚁嗷ソ粨Q眼色,以為一定是清蒸鵝、鴨一類的菜。一會兒,擺上桌子,放上餐具,醬和醋也都很新鮮很香。好一會兒才等到吃飯,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飯和一枚蒸葫蘆。宰相吃得很香,大家也暗笑勉強吃了下去。
王羆為人儉樸直率,不修邊幅。有一次,朝廷派來一位使者,王羆為他設下飯肴。使者竟然把薄餅的邊緣撕去。王羆說:“耕種收獲,已經(jīng)不易,去殼加火,費力不少,你這種做法,恐怕是不餓!泵铍S從將飯肴撤走。使者大驚,十分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