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 。詩中所寫的季節(jié) 應(yīng)為 。(2分)
9.作者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1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黃發(fā):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無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具:全,部
D.余人各復(fù)延到其家 延:引領(lǐng)
11.下列句子中,加點“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3.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線(/)給畫線的部分?jǐn)嗑洹?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獨立,世俗轉(zhuǎn)孤為姑。江側(cè)有一石磯,謂之澎浪磯遂轉(zhuǎn)為彭郎磯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歐陽修《歸田錄》)
三、現(xiàn)代文閱讀(共2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題。(10分)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
張 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當(dāng)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塵暴刷屏,這句話給人的“小清新”之感,更顯強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師這封“最有情懷,沒有之一”的“辭職申請”,引起無數(shù)人共鳴。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一句話撩動心弦,正是因為它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說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從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來,從辦公桌邊的循規(guī)蹈矩里跳出來,打破思維方式的條條框框,擺脫現(xiàn)實生活的患得患失,擁抱一個更廣闊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這個世界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但誰的心中沒有激蕩過一個遠方?
電影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叫“公路片”。主角們走過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達,都會經(jīng)歷精神的考驗,收獲心靈的成長!翱词澜纭迸c“在路上”,其實有著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為了遇到一個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過人生百態(tài),這位女教師如若再次站上講臺,應(yīng)該能講出不一樣的精彩。一個正常的社會,也應(yīng)該是一個有活力有機會的社會。當(dāng)人生出彩的舞臺越來越廣闊,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師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例子,F(xiàn)實中,過去鮮見的公職人員辭職,也不斷見諸報端。溫州平陽原副縣長周慧的辭職信,也寫得很文藝,“每個人都應(yīng)該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的確,有了更多的機會,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雖然每一次選擇都不免糾結(jié)。
說到底,渴望遠方,還是因為現(xiàn)實的砝碼更重一些,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黃土涵養(yǎng)農(nóng)耕,農(nóng)耕孕育家庭,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讓生存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成為這種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訴求。學(xué)者認為中國社會有著“超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其實,從安土重遷的觀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或許也是一些穩(wěn)定的職業(yè)有著很強吸引力的原因。在這樣一種文化中,“現(xiàn)世安穩(wěn)”是一種扯不斷的心理牽掛、情感羈絆。
身處開放的環(huán)境、面對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個誘惑十足的詞。然而,在競爭激烈、“壓力山大”的社會中,面向大海的轉(zhuǎn)身難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艱難!巴饷娴氖澜绾芫,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去世界看看的人們,終究還是要面對“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來之后”的問題!俺鲩T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為當(dāng)今中國人一組難以解開的心結(jié),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羨慕著遠方。
對于“想去看世界”的辭職,雖然點贊者甚眾,但真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