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專家談中考2017化學試題
乘風破浪正當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中考專家談中考化學試題
1.試題結構
中考化學試題總分60分,全卷分為選擇、填空、實驗、計算四個大題,22~23個小題,對2012年至2016年的中考化學試題進行比較,每年都在進行微小的調整,但從題型及內容上變化不大,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
從試卷整體結構來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種類型,其分值比為18∶42或20∶40,考查的內容按開始和結尾難度小,中間難度相對較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1)選擇題:1~13或14題,其中1~8為基礎題,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記憶及簡單的應用,難度相對較小,8~13或14題為能力題,主要考查實驗技能、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對理論知識遷移的應變能力。相對難度較大。
(2)填空及簡答題:14~19題(或15~20題),以填空、框圖、推斷題的題型出現(xiàn),考查課本中的概念、實驗、原理為主,包括基礎題和能力題,但難度中等的占比較大。
(3)實驗及探究題:20~21題(或21~22題)通過實驗和實驗探究,考查動手、動腦、觀察、思維、分析、判斷、推理、拓展、總結的綜合能力,但以基礎知識為主,有少量的能力題。
(4)計算題:22題(或23題),主要考查應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難度較小。
(5)結構特點:①題量,近五年化學試卷除了2015年23個小題(與其他相比多了一道選擇題),其他每年都是22個小題;難易度分布極其相似。②分值,選擇題1~8小題每題1分,其他每題2分;填空題、實驗及探究題,每空1分(其中寫化學方程式2分),分值分布極其均勻合理。
2.試題特點
近幾年的青海中考化學試題,從總體上來看有如下特點:
(1)試題結構、題型、考點分布、難易度、考查重點等方面保持相對穩(wěn)定,同時在試題中對社會熱點、新穎情景、科技信息的選取上,每年有新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
(2)以課本內容為核心,嚴格依據(jù)《中考說明》和對中學生《目標評價》的要求,對《目標》所涉及的內容進行綜合考查。
(3)整套試卷科學嚴謹,貼近實際,難易合理,梯度分明,題型形式多樣,具有初中畢業(yè)生水平測試、學習質量檢測、學生升學選拔等多種功能。
3.青海中考化學試卷考點分析
題號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1 |
化學變化判斷 |
物理變化判斷 |
化學性質判斷 |
純凈物判斷 |
化學變化判斷 |
2 |
元素化合價 |
元素化合價 |
實驗基本操作 |
空氣成分 |
鈣元素與人體 |
3 |
分子運動 |
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 |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
化學變化判斷 |
復合肥料 |
4 |
實驗基本操作 |
復合肥料 |
純凈物判斷 |
金屬制品的用途 |
溶液的形成 |
5 |
實驗現(xiàn)象判斷 |
營養(yǎng)素來源 |
酸堿的性質 |
反應類型判斷 |
營養(yǎng)素的來源 |
6 |
分子的組成 |
制氧氣實驗操作順序 |
反應類型的判斷 |
溶液的酸堿性與pH |
實驗基本操作 |
7 |
金屬用途、食品保鮮、濃硫酸稀釋、營養(yǎng)素與人體 |
金屬活動性順序 |
乙酸的組成 |
營養(yǎng)素與人體 |
反應類型的判斷 |
8 |
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
分子的構成 |
原子結構圖及應用 |
水的量取、過濾操作、蒸發(fā)操作、濃硫酸稀釋 |
原子的微觀模型圖及反應 |
續(xù)表
題號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9 |
化學中的“一定” |
屬于堿類物質 |
化學知識的歸納總結 |
海水淡化、水的凈化、節(jié)約水資源,檢驗硬水和軟水 |
分子的構成 |
10 |
金屬活動性順序 |
微觀粒子模型及反應 |
用配平的方法推導化學式 |
用配平的方法推導原子個數(shù) |
用配平的方法推導化學式 |
11 |
用原子結構圖判斷性質及名稱 |
用物質之間的反應,判斷產生的現(xiàn)象 |
氮氣中除水蒸氣、CO2中除CO、KNO3溶液中除Ba(NO3)2、銅粉中除鐵粉 |
CO中除CO2、檢驗CaO中含Ca(OH)2、鐵粉中除鎂粉、鑒別羊毛和滌綸 |
金屬活動性順序 |
12 |
銅粉中除木炭粉、FeCl2中除CuCl2、CO2中除HCl、NaNO3中除Na2SO4 |
CO2中除CO、NaCl中除NaNO3、碳粉中除CuO、CuCl2中除FeCl2 |
根據(jù)反應推導化學式 |
實驗裝置的選擇 |
NaCl中除NaOH、CO2中除CO、FeCl2中除CuCl2、KOH中除K2CO3 |
13 |
在密閉的容器中化學反應的計算 |
在密閉的容器中化學反應的計算 |
量水時,使用量筒的判斷 |
金屬活動性順序 |
物質變化與曲線圖 |
14 |
化學用語及化學式的意義 |
化學用語 |
物質之間的共存的判斷 |
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
化學用語 |
15 |
生銹、防銹及除銹 |
生銹及除銹 |
化學用語及化學式的意義 |
化學用語 |
信息圖及應用 |
16 |
微觀粒子模型及反應 |
信息圖、原子結構示意圖及應用 |
污染空氣的氣體、有機合成材料、營養(yǎng)素、水的凈化 |
常見物質的用途 |
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
17 |
滅火原理、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
電解水、水的量取、滅火原理 |
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
氧氣的制取、滅火原理 |
根據(jù)物質的性質或用途填寫化學式 |
18 |
框圖,物質之間的轉化 |
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
框圖,物質之間的轉化 |
燃燒的條件、滅火原理 |
滅火原理、軟化水的方法 |
19 |
實驗探究,過氧化鈉變質 |
溶液的鑒別、敞口放置液體的變化 |
燃燒的條件、銅的性質 |
溶液的形成、微觀模型圖 |
鐵絲燃燒瓶底加水及反應方程式 |
20 |
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 |
實驗室制取氣體、空氣中氧氣的測量 |
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 |
禁煙標識、信息圖、原子結構圖、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
流程圖,推導氧化鈣的性質 |
21 |
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及操作 |
實驗探究,探究碳酸氫鈉的用途和性質 |
實驗探究,探究“真”“假”黃金;鈀、鉑、銀的金屬活動性 |
實驗: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 |
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及氨氣、氨氣的性質 |
22 |
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中和反應 |
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堿的反應 |
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氧化物與酸的反應 |
實驗探究,探究化肥的性質、確定化肥的名稱 |
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中和反應 |
23 |
|
|
|
應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中和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