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47分)
(一)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5—9題。(17分)
有美堂①暴雨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②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③,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④,倒傾鮫室⑤瀉瓊瑰⑥。
【注釋】①有美堂:位于西湖東南吳山上,宋朝梅摯所建。 ②頑云:濃云 ③金樽凸:金樽里的酒水滿溢而出。④泉灑面:用泉水潑灑臉面,使之清醒,詩興大發(fā)。 ⑤鮫室:神話中鮫人所居之處,這里指海。 ⑥瓊瑰:玉石。
有美堂記(節(jié)選)
歐陽修
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寬閑之野、寂寞之鄉(xiāng),而后得焉。覽人物之盛麗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據(jù)乎四達之沖①、舟車之會,而後足焉。蓋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娛意于繁華,二者各有適焉。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
今其民幸富完安樂。又其俗習工巧。邑屋華麗,蓋十馀萬家。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云杳靄②之間,可謂盛矣。故喜占形勝,治亭榭。相與極游覽之娛。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于彼。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③而盡得之。蓋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
【注釋】①沖:重要的地方。 ②杳靄:云霧縹緲的樣子。 ③寓目:過目;看一下。
5.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填空。(7分)
(1)蘇軾詩中的“謫仙”指唐代詩人 !队忻捞糜洝诽岬降腻X塘湖之美,我們所學過的古詩文《 》里也有描述。(2分)
(2)暴雨來襲,錢塘湖的雨聲、雷聲、 聲動人心魄,激發(fā)了詩人“金樽凸”“ ”
“瓊瑰瀉”等一系列奇特想象。請你也默寫一句描摹聲音的古詩文名句: 。(3分)
(3)有美堂因為“ , ”(用《有美堂記》原句填空),所以稱得上“喜占形勝”,而盡得錢塘之美。(2分)
6.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一處)(1分)。
覽人物之盛麗跨都邑之雄富者
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3分)
A.天下之至美與其樂 雖有至道(《雖有嘉肴》)
B.必之乎寬閑之野 輟耕之隴上(《陳涉世家》)
C.不得兼焉者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D.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岳陽樓記》)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相與極游覽之娛。
9.為什么說“有美堂”的“美”很難得呢?用自己的話回答。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0—13題。(15分)
不通人性的機器
方可成
一架滿載乘客的飛機從紐約起飛后遭遇鳥群撞擊,兩臺引擎全部失靈,英雄機長奇跡般地實現(xiàn)了水上安全迫降。這是電影《薩利機長》講述的真實故事。
不過其后,機長被質(zhì)疑:為什么不返航拉瓜迪亞機場,而要冒險迫降?聽證會上,機器完美地還原了當天飛機遭遇鳥群撞擊之后的高度、速度、角度等數(shù)據(jù),以及天氣、風向等外部環(huán)境。結(jié)果表明:這架飛機完全可以成功返航原機場。
眼看薩利機長就要聲名掃地,這時他指出了一個關(guān)鍵因素:人不可能像機器一樣毫無感情地作出最理性的選擇,而是需要時間進行反應、思考、判斷。果然,將人的反應時間考慮進去之后,機器顯示,水上迫降成為唯一的選擇。
在不通人性的機器面前,英雄機長的命運險些被毀掉。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小人物,也因為機器不懂人性、不具備人文關(guān)懷,而生活在糟糕的處境之中。
這類小人物的最典型案例,就是美國不少快餐連鎖和大型超市的打工者。他們大多是按小時數(shù)拿薪水的合同工,收入本就微薄。近幾年,企業(yè)大規(guī)模采用機器來進行排班,讓他們受到進一步的剝削。
這種排班的核心是基于顧客流量安排上崗員工數(shù)。其實,超市和快餐店本來就會進行這種“科學排班”:周二上午人流少,少安排人上崗;周五晚上人流多,全員上崗。不過,新的數(shù)據(jù)技術(shù)讓這種方法的復雜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如,下雨時,人們可能會更多走進咖啡店,所以這時要多安排人手;某個晚上附近的體育場有大型賽事,可能會給快餐店帶來一大批深夜客流;甚至,根據(jù)社交媒體上提及某一產(chǎn)品的熱度,來預測門店的人流……這一切都讓人流預測和排班安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化程度,但它卻給店里的打工者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
為什么會這樣?首先,這種復雜的預測方式,往往需要利用非常新的數(shù)據(jù)(比如天氣預測、社交媒體熱度),因此很多時候只能提前一兩天完成預測。這也就意味著,員工的排班表不是一個月前就安排好了,而是提前一兩天才能得到,而且永遠處于不可預測的變動之中——因為數(shù)據(jù)是在不斷變動的。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打工者永遠處于不確定性之中,可能隨時被叫去工作,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
其次,此前,超市和快餐店的打工者們還能享受一些間歇的清閑,不至于每一分鐘都在高壓之下。但是現(xiàn)在,拜算法所賜,他們基本上每一分鐘都要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因為機器算法的終極目標就是最大化每一位員工在崗時的工作投入。但它卻沒有考慮到員工作為活生生的人在這種制度下所受到的巨大壓力。
此外,機器還會自動完成一些奇葩的排班方式:比如,晚上值最后一班崗,工作到11點關(guān)店,第二天一早又要上最早一班,凌晨4點就要起來去開店。這種情況一度非常普遍,以至于人們發(fā)明了一個詞:clopening,也即關(guān)門(closing)和開門(opening)的合體。有這種排班方式,并不是因為機器要有意為難這些打工者,而是因為在機器的算法中,并沒有“人類需要充足睡眠時間”這樣的設定。不需要睡眠的機器,理所當然地認為人類也是一樣的金剛不壞之身。
數(shù)學家Cathy 在去年出版的《數(shù)學殺傷性武器》一書中講述了不通人性的機器剝削底層打工者的故事。她提醒我們:機器和算法的表現(xiàn),最終體現(xiàn)的其實是制造機器、設計算法的人的意志。如果設計算法的人不考慮人性的因素,那么機器是不會自動考慮人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機器不通人性并不可怕,只要制造機器、設計算法的人多一些對人性的考慮和關(guān)懷,比如禁止連續(xù)排最晚班和最早班、要求提前一周定下排班表等,事情就不會變得那么糟糕,就像在薩利機長的聽證中加入那關(guān)鍵性的35秒一樣。
(選自《南方周末》2017年2月9日)
10.不通人性的機器給打工者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后果?概括回答。(3分)
11.按要求回答問題。(5分)
(1)但現(xiàn)在,拜算法所賜,他們基本上每一分鐘都要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加點字為什么不能刪)(3分)
(2)以至于人們發(fā)明了一個詞:clopening,也即關(guān)門(closing)和開門(opening)的合體。(根據(jù)上下文,將clopening翻譯成中文,不超過4個字)(2分)
12.文章結(jié)尾為何要提到數(shù)學家的那本書?(3分)
13.《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和文中的薩利機長有什么共同之處?結(jié)合尼摩船長的一個故事進行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