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品德階段性測試題
(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
請注意:1.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個部分。
2.考生必須將選擇題和判斷題所選答案的字母標號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yīng)的題號內(nèi),答在試卷上無效。
3.考生必須將簡析題、實踐探究題的答案填寫在答題紙相應(yīng)的題號內(nèi),答在試卷上無效。
第Ⅰ卷 共25分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列說法中,屬于自信的是
A.知恥近乎勇-----孔子
B.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D.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陶行知[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2.某校學生李明非常愛“面子”,不喜歡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在一次籃球賽中,他擔任前鋒,好幾次只顧自己帶球而失去了投籃的最佳時機。當隊友提出這個問題時,他極力否認自己的錯誤。李明的行為說明
、 李明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同學
② 李明的這種行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
③ 李明是為了得到他人尊重的表現(xiàn)
、 李明的行為只能使他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3.2014年9月,星光大道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在一飯局上唱京劇選段,調(diào)侃、戲虐、謾罵革命領(lǐng)袖和先賢人物。從法律的角度上看,他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A.言論自由權(quán) B.人格尊嚴權(quán) C.社會經(jīng)濟權(quán) D.肖像權(quán)
4.為進一步促進“江蘇泰微課網(wǎng)絡(luò)課程”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泰州市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功效,以信息化的方式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平臺,支持學生根據(jù)學情需求,通過掃碼或鏈接方式調(diào)取網(wǎng)絡(luò)資源進行學習,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________的良好習慣。
、 自主學習 ② 被動學習 ③ 探究學習 ④ 接受學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面臨中考,不少同學出現(xiàn)了焦慮不安的情緒和自卑心理。為此,班主任帶領(lǐng)同學們聽音樂、打籃球以緩解這些不良情緒,這種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是
A.意志控制法 B.A.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 B.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C.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 D.對體育精神的傳承
8.九年級(1)班學生小明對值日工作一絲不茍,還經(jīng)常幫助學困生補習功課。小明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A.富強、民主 B.文明、和諧 C.敬業(yè)、友善 D.自由、公正
9.下列古訓與“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門”蘊涵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右邊漫畫《傍名牌》主要啟示我們在競爭中要
A. 改善管理,勇于創(chuàng)新 B. 審時度勢,揚長避短
C. 相互理解,相互寬容 D. 誠信經(jīng)營,正當競爭
11.依法治國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zhí)法必嚴 D.違法必究
12.“有道德而無法律,則道德有時失其作用;有法律而無道德,則法律有時而窮。”這說明法律和道德
A.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B.相互滲透,互相替代
C.互無關(guān)系,毫不相干 D.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13.中學生王某平時無心學習,迷戀網(wǎng)吧,曾因小偷小摸受到學校處分。但他不思悔改,后來因持刀搶劫,致人受傷,結(jié)果受到刑法處罰。王某的行為警示我們
① 樹立法治觀念,養(yǎng)成、 要拿起法律武器,勇于用法維權(quán) ④ 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公民王某有一兒一女,妻子早逝。幾年后王某也因病去世。留下6間房產(chǎn),5萬元錢。按法律規(guī)定,房產(chǎn)和5萬元錢直接由其兒子和女兒共同繼承。這種繼承方式屬于
A.遺囑繼承 B.饋贈繼承 C.遺贈繼承 D.法定繼承
15.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 。
A.總?cè)蝿?wù) B.總布局 C.總依據(jù) D.總發(fā)展
16.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
等。這表明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全國人大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quán)力,討論和決定國家重大事務(wù)
、 全國人大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
④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quán)力屬于人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