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作者在闡述觀點時選擇了哪幾類人作為例證?為什么這樣寫?(4分
16.請選取一個外國名人的事例,為第⑧段補充事實論據(jù)。(2分)
17.為什么說了解“不完滿才是人生”這一觀點會“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jié)”?面對“不完滿的人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6分) 18.對第③段加點詞“這種說法”所指代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B.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文段(三)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谌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9.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
A、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2分)
(1)呼爾而與之 (2)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3)所以動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慮
21.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1) (2)
22.選自《孟子》的兩則文段,駢散結(jié)合,說理透徹,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甲文第一段告訴我們:對于人來說,生死固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則講明了 的道理。(2分)
23.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當面對諸如“生”與“義”、“憂患”與“安樂”的選擇時,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2分)
文段(四)
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作詞, 聶耳作曲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 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nèi)f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1949年定為代國歌,1982年正式定為國歌。)
24.閱讀上面詩歌,請從文學欣賞的一兩個角度進行賞析。(5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