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生命需要等待》,根據(jù)要求回答后面問題。(12分,每小題3分)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偕w擁有最復雜的結構,最精確的聯(lián)系,最協(xié)調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诓贿^越是高級有序的體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對外界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是嚴格,有時甚至近于苛刻。然而,這種嚴格條件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得到滿足,因此對生命體而言,它還必須同時具備另外一套生存本領,那就是等待。一旦環(huán)境惡劣,生命無法正常維持,它會借助某種方法,使之能夠蟄伏潛藏,確保挨過難關,待環(huán)境適宜之時再求發(fā)展。
③一般說來,有序程度較為低級的生命體,對生存環(huán)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對惡劣環(huán)境的承受能力也會相應增強。例如,人類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會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體液的3/5也還沒有達到受傷害的程度。對于一些更為低級的"隱生生物"(如小麥中的線蟲),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適的水分補充也還能恢復生命。低等級的植物也有同樣的例證,據(jù)說一塊干燥的苔蘚在博物館中居然度過了120年,過水還能照樣成活?梢,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軒缀跛凶罡叩燃壷参锒疾捎媒敌蜃顬閺氐椎"種子"方式來保存生命。與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相比,一粒微小種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幾個數(shù)量級了。它們是生命的真正隱者,你從一粒種子中絕看不到花朵的美麗芬芳,果實的甘甜香美,莖干的分支結構,葉片的光合作用,龐大的植根體系,以及復雜的維管束組織。但是所有這些精妙絕倫的高級有序結構,無一遺漏地深藏在這顆貌不驚人的種粒之中。
、菝恳涣7N子還是整個物種的生命微縮,是一座完整的物種基因庫,它貯存了歷史,也孕育著未來。
、薜却且环N強韌的生命狀態(tài)。許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們能在下雨過后的短短幾天內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種植物,只要一場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長葉、開花、結果,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顯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種子又會重新歸于安靜的等待。在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場透雨的戈壁灘上,也許等待了兩年時間就是為了這歷時八天的生命輝煌。對這些沙漠植物來說,也許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弋斎,在植物界還有等待年代更為長久的種子,那就是古蓮子。它們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強者,這種堅韌頑健的生命力真讓人肅然起敬。
、嗌仨毎却,甚至可以說,沒有學會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備生存的資格。
、岬却且环N充滿生命活力的"零級動態(tài)",它時刻準備著,隨時都在等候啟動的信號。
(原載2005年2月18日《文匯報》,有刪改)
【小題1】請根據(jù)文中的有關語句說說"等待"具體指的是什么。
【小題2】下面是對本文的有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級有序的生命體系,對環(huán)境的要求過于嚴刻,總不能得到滿足,因而容易脆弱。
B.第③段劃線句子運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突出說明了生命體面對惡劣環(huán)境需要等待的事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C.本文說明的中心內容是生存環(huán)境在生命體等待過程中的重要性。
D.本文不但揭示了生命體的生存規(guī)律,同時也蘊涵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小題3】第③段中的"一般說來"在句中有什么表達作用?
【小題4】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體,是否也需要“等待”?請簡要談談你的想法。
三、古詩文閱讀(16分)
(一)【題文】閱讀《岳陽樓記》,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2分,每小題3分)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谟栌^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廴舴蝣牿,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苤寥舸汉途懊鳎懖惑@,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萼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小題3】下面對本文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先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再借景抒發(fā)不同的覽物之情,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B.“古仁人”能夠做到“進亦憂,退亦憂”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選文中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相同,都是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境界。
D.選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議。句式駢散結合,行文富于變化。
【小題4】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作者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
(二)【題文】閱讀《浣溪沙》,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4分,每小題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小題1】這首詞上闋因今追昔,追憶 ,感嘆流光的易逝;下闋描寫落花、歸燕,抒發(fā) 的感慨。
【小題2】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曲新詞酒一杯”表明詞人常常飲酒助興,尤喜填詞,表現(xiàn)了作者富貴閑適的生活,但他感受到的不是歡樂,而是無法排遣的寂寞與惆悵。
B. 全詞六句,處處是寫景和寫個人活動,但處處又是抒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表露了詞人向往美好事物、奮發(fā)向上的情懷。
C.“夕陽西下幾時回”寫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妙情懷。
D.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春色飄零的悵惘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獨寂寞之情。 文 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