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乙所示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圖甲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6分)右圖是常見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根據(jù)圖示回答:
(1)曲線上M點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t3℃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時,將10g A物質(zhì)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欲使t2℃時C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種方法)。
(3)現(xiàn)有30℃的不飽和KNO3溶液,與該溶液有關的量有:①水的質(zhì)量 ②溶液中KNO3的質(zhì)量 ③KN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④30℃時KNO3的溶解度 ⑤溶液的質(zhì)量
、.在該不飽和溶液中加硝酸鉀至飽和,不變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
、.將該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至飽和,不變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
29.(7分)) 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下列應用中使用金屬材料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 化學小組為了驗證鐵、銅、鎂、汞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根據(jù)實驗①判斷出鎂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依據(jù)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實驗②的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學小組收集到洗照片用過的硝酸銀廢液,利用廢鐵、廢鋅回收金屬銀。他們將金屬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銀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和淺綠色溶液(忽略其他雜質(zhì)),為了探究濾液中溶質(zhì)的可能組成,他們做出以下猜想:
①溶質(zhì)為硝酸鋅 ②溶質(zhì)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銀
、廴苜|(zhì)為硝酸鋅、硝酸亞鐵 ④溶質(zhì)為硝酸鋅、硝酸亞鐵、硝酸銀
上述猜想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同學繼續(xù)實驗驗證所得銀粉固體中是否含有鐵粉:
甲同學用簡單的物理方法證明了固體中含有鐵粉。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設計了如下測定固體中含銀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實驗步驟:
A.取兩藥匙樣品,加入過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應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經(jīng)洗滌、干燥后稱量,記錄其質(zhì)量。
請回答:①步驟B中判斷已充分反應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谝彝瑢W設計的實驗方案能否達到實驗目的,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A、B、C、D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請根據(jù)下列敘述回答問題。
(1)若A為紅色固體,C為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且D能轉化為B,則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A→B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為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且D能轉化為B,C與D反應有氣體產(chǎn)生,則C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D→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在空氣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且A能轉化為C,B與D可相互反應,所有的反應均為置換反應,則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