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當代的“保爾”朱彥夫憑四肢全無的殘軀,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生活,不僅生活完全自理,還學會了讀書寫字,并寫出30萬字的長篇小說《極限人生》,這一事例說明
A.挫折對于強者來說是好事
B.自強者不怕困難,積極進取
C.條件越艱苦,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D.殘疾人都是自強的人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大家對自強的理解,因為選項比較明顯,可以用排除法進行選擇。顯然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只有B項是正確的。
答案:B
10.在201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21個平均年齡21歲的聾啞演員將舞蹈《千手觀音》表演得天衣無縫、美妙絕倫。廣大觀眾都對這個民族特色濃郁、極富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舞蹈作出了“震撼、感動、流淚”的評價。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的殘疾演員在排演舞蹈《千手觀音》時,為了能夠和音樂的節(jié)奏配合得完美無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給青少年學生帶來的啟示是
A.刻苦學習,自立自強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C.敢于批判,敢于繼承
D.博采眾長,發(fā)揚光大
解析:殘疾演員的成功過程比常人要艱辛許多倍,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汗水和淚水,所以,她們身上體現(xiàn)出的是刻苦學習、自立自強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應該向她們學習的地方。
答案:A
二、分析與說明(共50分)
11.(15分)一個夏令營針對中小學生開展耐力訓練,意在培養(yǎng)這些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但訓練沒幾天,就有家長偷偷地溜到訓練場,給孩子擦汗、捶背,訓練時給孩子送飲料。一位家長見孩子來回跑了100米,擔心得要命,一會兒陪跑,一會兒喊停,教練再三請其離場,他都不肯離開,說自己不放心。
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勸導這些家長?
解析:這是一道材料分析題。解答此題必須在準確分析材料內(nèi)容的基礎上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提出勸服家長的理由。材料中的第一句話反映出夏令營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第二、三句話反映了某些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溺愛,事事包辦代替,使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意識不到自立的必要性,因此,針對反映出來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把握:(1)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自立影響人的方方面面;(2)家庭是成長的搖籃,但人不能總生活在家庭中,必然會走向社會,經(jīng)歷風雨;(3)自立的必要性。
答案:(1)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自立的生活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也從方方面面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
(2)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但是,對于青少年的人生之旅來說,家庭生活只是人生的起點。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終究要離開家庭的呵護,走進社會,經(jīng)風雨、見世面。
(3)人生需要自立。如果青少年不能從現(xiàn)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yǎng)自立的精神,就難以在未來的社會中自立。
12.(15分)央視國際2010年6月21日以“生命因自強而燦爛”為題,報道了大學生的先進典型——石小東。石小東,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2001級生物學基地班的學生。上大學四年間由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她通過勤工儉學、帶家教等方式,不僅解決了自己在校期間的一切費用,而且還接濟正在上學的妹妹。石小東一邊打工,一邊刻苦學習,在校期間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作為一名貧困生的她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tài),是同學們心中的“陽光女孩”。
請問:在石小東身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貴的品質(zhì)?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解析:這是一道綜合考題,不僅需要用到“自強”的知識點,還要結(jié)合“自立”的知識點去綜合分析。
答案:(1)石小東的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自立和自強的精神。
(2)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立作為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生活能力的鍛煉過程,也是我們心理和道德品質(zhì)的鍛煉過程。我們只有從現(xiàn)在開始,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yǎng)自立的精神,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中立足。為此,我們應該告別依賴心理,走向自立;明確自己的責任,遇事有主見,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立足于當前的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還要大膽地投身到社會實踐中。
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個性、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zhì);是我們健康成長、搞好學習、將來成就事業(yè)的強大動力。自強要從少年始。只要我們選準航向,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就能在自強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斬浪,抵達成功的彼岸。
13.(20分)材料一:某城市中學80名學生去農(nóng)村參加“城鄉(xiāng)兒童互換生活手拉手”活動。在一周的時間里,只有幾個學生能每天自覺地把換下來的衣服洗干凈,有兩個學生洗過一次衣服,其他學生都把所換的衣服帶回家讓父母洗。
材料二:一些高校在圖書館、餐廳、體育館等校內(nèi)場所設置了勤工儉學崗位,各類公司也逐漸向大學生敞開了大門。在一次大學生勤工儉學供需見面會上,1 000多個工作崗位,竟有5 000多名學生競聘,其中不乏家境優(yōu)越的學生。大家普遍認為,這些工作雖與所學專業(yè)有差距,卻可使自己提前接觸社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大有裨益。
(1)材料一中的絕大部分同學的衣服不能自己洗,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材料二中的大學生爭相競聘勤工儉學崗位,又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
(2)假如你參加了這次“城鄉(xiāng)兒童互換生活手拉手”活動,面對換下來的臟衣服,你會怎么做?假如你今后上大學期間,面對勤工儉學崗位,你會怎么做?
(3)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談談自己今后培養(yǎng)自立能力和自強精神的打算。
解析:該題是對如何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的綜合考查。第(1)問的回答結(jié)合自立、自強的含義和表現(xiàn)以及材料中的有關(guān)信息即可作出正確的回答。第(2)問結(jié)合如何自立自強正確回答即可。自己今后培養(yǎng)自立能力和自強精神的打算,要結(jié)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回答。
答案:(1)材料一中的絕大部分同學的衣服不能自己洗,說明了這些同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今后應努力鍛煉和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材料二中的大學生競聘勤工儉學崗位,說明了這些大學生能積極地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努力地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是自強精神的表現(xiàn)。這對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走向自強和成功的人生道路,將會大有幫助。
(2)提示:回答應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應如實反映自己的想法。
(3)提示:①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應真實具體,具有可信性。②想法和打算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或重點談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加強學習,自覺地儲備自立自強的知識;接受父母和老師的幫助與指導;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小事做起,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逐漸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自立能力和自強精神。
三、探究與實踐(共20分)
14.為了培養(yǎng)同學們自立自強的能力,進一步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倡議下,準備出一期墻報。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請你積極參與,完成下列任務:
(1)你認為墻報應設計哪幾個部分?
(2)請你為這期墻報設計一個主題。
(3)請你分別收集兩句有關(guān)自立和自強的名言或警句。
(4)請你為墻報設計三個欄目,并作簡要介紹。
解析:此題開放性強,要求同學們要注意關(guān)注生活,同時,在解答時,要注意聯(lián)系自立自強的有關(guān)知識。
答案:(1)四個部分:主題;編者按;主要欄目;結(jié)束語。
(2)主題:走向自立自強的人生。
(3)自立方面:自食其力,生活是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自強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眼前多少件難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4)欄目:①名人名言: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立、自強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②專家文摘:摘錄一些心理健康專家撰寫的有關(guān)自立自強的文摘。
、圩粤⒆詮娕c中學生:介紹一些自立自強中學生的典型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