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不見曦月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懷民亦未寢,相于步于中廷
B.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C.素湍綠潭,回清倒映
D.清林翠竹,四時具備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富陽至桐廬
B.山川之美 春冬之時
C.相與步于中庭 冰寒于水
D.天下獨絕 猿則百叫無絕
4.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D.蟬則千轉不窮
5.對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
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兩岸懸崖峭壁,五光十色。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二人這樣的閑人罷了。
D.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務的官員,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后,(就)流連忘返。
6.根據要求默寫。
(1)晴川歷歷漢陽樹,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暉。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云生結海樓。
(5)孟浩然從大處入筆,用“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繪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白居易則從細處著墨,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繪了西湖早春鳥兒歡唱的動態(tài)美景。(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三峽》,回答問題。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屬引凄異 屬: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9.填空。
(1)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這可以從本文中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