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捕蛇者說》(節(jié)選),完成13~16題。(12分)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3、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2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1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wù)勛髡呤沁\用
什么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 。(3分)
16、孟子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在當今社會,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如何處理“舍生取義”和“珍愛生命”的關(guān)系?請舉例說明。(3分)
(三)比較閱讀《孔乙己》和《范進中舉》課文選段,完成20—24題。(共12分)
【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北闩懦鼍盼拇箦X。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笨滓壹罕銤q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乙】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guān)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崩咸薜溃骸霸跎@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里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17、用簡要的語言分別概括【甲】、【乙】兩段選文的主要內(nèi)容。(2分)
【甲】
【乙】
18、選文用字準確生動,請結(jié)合語境體味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妙處。(2分)
(1)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2)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通過比較鑒賞,有人認為,在范進的臉譜上可貼一“丑”字標簽,而孔乙己的靈魂深處卻滲透出幾縷“悲”,你同意這一說法嗎?請說說理由。(2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兩文作者對各自筆下的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是怎樣?(2分)
【甲】文作者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是: 。
【乙】文作者對范進的態(tài)度是: 。
21、范進與孔乙己,一個中舉而瘋,一個潦倒而死,他倆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兩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舉制度怎樣的弊端? (4分)
(1)相同之處:
(2)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