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dāng)物體距凸透鏡30厘米時,在凸透鏡另一側(cè)15厘米處成一個實像。如果將物體放在距凸透鏡15厘米處時,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可以成一個實像 B、像距是30厘米
C、像是放大的 D、像是縮小的
2、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倒立的燭焰的實像。若在此時將物距改為原來的一半,并適當(dāng)移動光屏,那么光屏上( )
A、肯定出現(xiàn)燭焰放大的倒立的實像
B、肯定仍是燭焰縮小的倒立的實像
C、肯定是燭焰倒立的實像,但縮小或放大不能肯定
D、不能在光屏上成實像
3 、人們照鏡子時,總是走近平面鏡去看,其原因時走近時( )
A、 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人看到的像也會變大
B、 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不變,人看到的像更清晰
C、 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不變,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變
D、只有走近平面鏡時,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4、“一葉遮目不見泰山”的道理是( )
A、光是直線傳播的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不能通過不透明物質(zhì) D、光的鏡面反射
5、顯微鏡下方常用一小鏡來做反光鏡,這一小鏡是( )
A、平面鏡 B、凸面鏡
C、三棱鏡 D、凹面鏡
6、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厘米,如果在距透鏡20厘米處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像一定是放大的 B、像一定是縮小的
C、像一定是正立的 D、像的形狀、大小不能確定
7、人在岸上觀察水中的物體,看到的是( )
A、實物 B、變淺了的等大實像
C、變淺了的放大實像 D、變淺了的等大虛像
8、下列關(guān)于凸透鏡成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
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
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縮小的
D、所成的縮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
9、若用照相機的鏡頭作為透鏡做透鏡成像實驗,那么下述現(xiàn)象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看到物體倒立的、縮小的像 B、看到物體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體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體正立的、縮小的像
10、白天在室內(nèi)窗前照鏡子(窗子朝南開),為了能較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面容,鏡子的反射面應(yīng)( )
A、朝南 B、朝北 C、朝西 D、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