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形
1、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我國的地勢階梯分布情況:
階梯 名稱 |
分布范圍 |
平均 海拔 |
主要地形 |
舉例 |
分界線 |
第一級階梯 |
青藏高原 |
4000米以上 |
高原 |
青藏高原、柴達(dá)木盆地 |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
第二級階梯 |
青藏高原以東、以北的廣大地區(qū) |
2000—1000米 |
高原、盆地 |
準(zhǔn)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內(nèi)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貴高原 | |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
第三級階梯 |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東地區(qū) |
500米以下 |
平原、丘陵 |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山東丘陵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
3、主要山脈:
⑴、東西走向的山脈: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恰⒛媳弊呦虻纳矫}: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qū)。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阿爾秦山、祁連山。
⑸、弧形山脈:世界是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邊境)。
山脈 |
兩側(cè)的地形區(qū) | |
西側(cè) |
東側(cè) | |
大興安嶺 |
內(nèi)蒙古高原 |
東北平原 |
太行山 |
黃土高原 |
華北平原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長江中下游平原 |
橫斷山脈 |
青藏高原 |
四川盆地或云貴高原 |
山脈 |
兩側(cè)的地形區(qū) | |
北側(cè) |
南側(cè) | |
昆侖山脈 |
塔里木盆地 |
青藏高原 |
天山山脈 |
準(zhǔn)噶爾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4、地形特點:地形復(fù)雜多樣,山地面積廣大。
、拧⑺拇蟾咴
高原 |
特點 |
|
青藏高原 |
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被稱為“世界屋脊” |
內(nèi)蒙古高原 |
地表坦蕩,一望無際 |
|
黃土高原 |
黃土廣布,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
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qū)域 |
云貴高原 |
地形崎嶇,喀斯特地形 |
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溶洞、石林 |
、、四大盆地:
盆地 |
特點 |
塔里木盆地 |
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盆地,內(nèi)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北部邊緣有吐魯番盆地,是我國陸地最低處,有著名的火焰山 |
準(zhǔn)噶爾盆地 |
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 |
柴達(dá)木盆地 |
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內(nèi)陸大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 |
四川盆地 |
有“紫色盆地”之稱 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國”之稱。 |
、恰⑷笃皆
平原 |
海拔 |
|
東北平原 |
200米以下 |
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積廣大 |
華北平原 (黃淮海平原) |
50米以下 |
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沖積而成,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
長江中下游平原 |
50米以下 |
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