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模擬題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注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太后”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疤蟆(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后”),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实鄣淖婺阜Q“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疤庇兄粮咧链蟮囊馑迹虼嘶实鄣尼t(yī)生叫“太醫(y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詔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睂④娨云浞街蠖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鼻f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睉曉疲骸皻埰灏刖,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注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zhì)。④曾屬對否:曾經(jīng)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伙夫。
【文化常識】
象棋。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shù)專家認為,先有圍棋后有象棋!跋笃濉币辉~最早出現(xiàn)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禪”,相當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署②適③弈④對⑤夸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詰之曰;③莊以實對;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jīng)》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nèi)。⑥銅雀臺: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臺。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于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shù)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 亂與自己的抱負,后期則表現(xiàn)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②悉③將④諸⑤援
2、翻譯:善屬文;②奈何請人;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zhàn)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quán)貴人家為了網(wǎng)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shù)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于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qū)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②亦③并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诓蝗缇
、弁揭孕〈笾橇Χ嘀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5.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shù)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鄙m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shù)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鄙笙,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shù)士:有法術(shù)的人。③齋鐘:寺廟里開飯的鐘。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戰(zhàn)斗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饌⑥冀⑦具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诋敒槌
、凵鄦柶渌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軠蕰r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如“黑”對“白”,“天”與“地”!鞍滋}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于日后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边@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xiàn)在還有用,如寫春聯(lián)、鑒賞楹聯(lián)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
7.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游內(nèi)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后邊又高似前邊!鄙洗笳f。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鄙显唬骸耙阉酪印!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鄙显唬骸耙淹吨!庇衷唬骸胺硖胨m!鄙媳居幯砸岳е<鹊迷,深嘆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nèi)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zhàn)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于“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都t樓夢》第五回:“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②說③方④遽⑤應⑥既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瑯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xiāng)里徐子盛明《春秋》經(jīng),授諸生數(shù)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jīng)。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zhí)苦,數(shù)十年間,遂通其經(jīng)。
【注釋】①承宮:東漢人。②瑯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③門下生:指學舍里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zhí)苦:干苦活。
【文言知識】
說“經(jīng)”!敖(jīng)”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上文“鄉(xiāng)里徐子盛明《春秋》經(jīng)”中的“經(jīng)”,也指《春秋》!洞呵铩肥强鬃泳帉懙囊徊眶攪木幠晔。孔子教育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為基本教材,世稱“五經(jīng)”。之后,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為經(jīng)典必讀書。所以后代有了“四書”、“五經(jīng)”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②明③廬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nóng)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注釋】①桓榮:東漢人。②倉卒:匆忙,此指社會動 亂。③太常:職官名稱,負責祭祀禮樂及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豈”。“豈”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指“哪里”,表疑問。上文“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意為哪里知道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豈敢”即哪敢。二、指“難道”,表反詰。如“豈吾不若人”,意為難道我不如別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②厄③嗤④應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诘钥鄽饬,何時復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余,留心書法,數(shù)遣內(nèi)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蛟兤湟猓唬骸皶碳岩,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逼浜螅酃P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益也。
【注釋】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zhí)政時期。②聽政:處理政務。③內(nèi)侍:此指太監(jiān)。④規(guī):勉勵。⑤益:得益。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昂病北局该P,引申為詩文!昂擦帧闭兆置嬷v,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優(yōu)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進士擔任某種官職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昂擦衷骸睂嶋H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為“侍書翰林”,意為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為皇帝起草各種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里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擬詔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為皇帝講文論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