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列文化傳播方式不屬于古代的是 ( )
A.在泰山留下的石刻 B.泉州古港圖 C.浦東新區(qū)國畫 D.竹木簡文書
22.沒有文字以前人們溝通、表達主要依靠的是 ( )
A.身體、動作 B.語言 C.圖畫 D.書籍
23.歷史學問是指 ( )
、偕鐣钊绾巫兓 ②古代人物 ③社會生活為何變化 ④古代事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4. 下列為第二手資料的是 ( )
A、親身實踐報告 B、日記 C、人民日報新聞 D、考古遺存
25.我們生活的區(qū)域都在不斷的變化,下列屬于區(qū)域變化積極的是 ( )
A.人口越來越多 B.交通越來越發(fā)達 C.環(huán)境越來越差 D.人口遷移越來越頻繁
二、綜合運用題(共50分)
26.連線題(7分)
A到郊區(qū)旅游
B在電腦班培訓學習 ①物質(zhì)生活
C去音樂廳聽音樂
D到書店買書
E在餐廳吃飯 ②精神生活
F到醫(yī)院就診
G在商店選購服裝
27. 自由撰稿人張明的一天。
8:30~9:00 早餐,收聽《城市之聲》
9:00~12:00 學習電視大學課程
13:00~14:00 午餐、午休
14:00~16:00 撰稿
16:00~17:00 投稿報社揭露一家工廠亂排工業(yè)廢水的事情
17:00~18:00 晚餐
19:00~20:00 給朋友發(fā)Email
20:00~21:00 欣賞《同一首歌》
(1)張明這一天都接觸了哪些大眾傳媒?(3分)
(2)張明的一天活動體現(xiàn)了大眾傳媒的哪些功能?(4分)
(3)張明的現(xiàn)代生活說明了什么?(4分)
28.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guī)則是歷史的財富,是文明生活的保障,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對于我們學生來講,最熟悉的規(guī)則就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請分析下列校規(guī)制定的原因。
(1)教室衛(wèi)生制度:(3分)
(2)考場紀律:(3分)
(3)考勤請假制度:(3分)
29.閱讀材料回答:
今年的國慶長假,你們知道張曉是怎么過嗎?
10月1—2日,張曉一家出門旅游,去了黃山、千島湖等;
10月3日,張曉和同學相約去看電影;
10月4日,姐姐帶著張曉去聽了張杰的演唱會;
10月5—7日,張曉在家做作業(yè),復習功課
(1)爺爺特別感慨:“你們這一代真幸福啊,我們那個時代做夢都不敢想有這樣的好事啊!爺爺做夢都不敢想的是哪些事?(6分)
(2)這說明我們的生活的哪一方面發(fā)生了變化?(3分)
(3)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6分)
30、看圖回答(共8分)
(1)兩幅圖反映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在什么地方的不同?(2分)各自是屬于什么類型特點?(2分)為什么會不同?(2分)
(2)你更傾向于、哪一種做法?為什么?(4分)
新版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練習生活的變化
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 C 2. D3. D 4. B 5. D 6. D 7. C 8. C 9. D 10. C 11. B 12. A 13. C 14. D 15. C 16.C 17.D 18.A 19.D 20. A 21.C 22. A 23. D 24. C 25.B
二、 綜合運用題(共50分)
26.(1)①-EFG, ②-ABCD
27(1)廣播、電視、報紙、互聯(lián)網(wǎng)。
(2)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文化傳承;監(jiān)督功能;娛樂功能。
(3)大眾傳媒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還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28. (1)保持教室環(huán)境干凈、整齊、安靜。
(2)維護考場秩序、保證考試結(jié)果的公平、公正、可信。
(3)保證學生出勤率和學習效果。
29. (1)旅游、看電影、聽演唱會(2)精神生活(3)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30. (1)消費觀念或消費方式,中國老太是屬于“量入為出”型而美國老太屬于“寅吃卯糧”型,由于兩個國家的傳統(tǒng)觀念和文化歷史背景。
(2)可以自己選擇,表述理由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