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為探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測得四組數據,填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 |
物體 |
質量(g) |
體積(cm3) |
密度(g/cm3) |
1 |
鋁塊1 |
54 |
20 |
2.7 |
2 |
鋁塊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1)上表空格處為_________.
(2)比較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
(3)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
(4)比較1、4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
2.(11分)行駛的汽車剎車后滑行一段距離才停下來;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下落得越來越快;足球運動員頭頂飛來的球,球飛出去;舉重運動員用力將杠鈴從地面舉起來.請根據以上四個現象所對應的物理過程概括一個結論.
3.(11分)如圖所示,甲圖中AB和CD是長度不同、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線,乙圖中AB和CD是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鎳鉻合金線,用圖示裝置可以研究同種材料導線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由甲圖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由乙圖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11分)某同學在做研究影響物質吸熱多少的因素的實驗時,得到如下的數據表:
(1)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據,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據,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5.(11分)在做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器材都完好,各自的讀數也準確,他們測量的三組數據分別記錄在下面的兩表中:
甲同學
實驗次數 |
電壓(V) |
電流(A) |
1 |
1.50 |
0.56 |
2 |
2.00 |
0.51 |
3 |
2.50 |
0.44 |
乙同學
實驗次數 |
電壓(V) |
電流(A) |
1 |
1.50 |
0.31 |
2 |
2.00 |
0.41 |
3 |
2.50 |
0.52 |
老師看了兩組數據后,認為其中有一位同學的實驗電路接錯了.
(1)你認為線路接錯了的同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1分)某同學按圖所示的電路圖進行實驗:R1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S,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R2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V1的示數分別為2 V、4 V和6 V,其他電壓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如下表所示:
(1)對表中三只電壓表的示數分析,可歸納的結論是:
(2)對表中電壓表V1和電流表A的示數分析,可歸納出的結論是:
(3)在以上三次實驗中,電阻R1的最小功率是_______ W,最大功率是_______W.
7.(11分)為了研究物質m的某種特性,某小組同學先做如下實驗:他們在甲、乙兩只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放入100 g和200 g的溫水,實驗時讓它們自然冷卻,并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測量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記錄數據分別如表1、表2所示.(設甲、乙兩杯水每分鐘放出的熱量相等)
表1 m1=100 g
時間(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溫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30 |
30 |
降低溫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6 |
6 |
表2 m2=200 g
時間(min)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36 |
溫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29 |
28 |
28 |
28 |
降低溫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8 |
(1)分析比較表1、表2中數據可知,實驗時,兩杯水所處環(huán)境的溫度是 _______ (選填“相同”“不同”)
(2)分析比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3)分析比較表1、和表2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4)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1和表2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8.(11分)小華在課外探究彈簧的長度跟外力的變化關系,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記錄了相應實驗數據如下:
鉤碼質量(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400 |
指針位置(cm) |
2 |
3 |
4 |
5 |
6 |
7 |
7.5 |
7.5 |
(1)這項研究在實際中的應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實驗數據你可得到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華作出了如下三個圖象,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2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兩種,即增大壓力、使接觸面粗糙,那么,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學對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此,他進行了如下的研究:找一段棉線,在棉線的一端拴上一個沉重的東西,然后,把它搭在一個平放的圓棍上,通過彈簧秤來拉棉線的另一端,這時,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雖然比豎直向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卻不多.
將棉線在圓棍上繞一圈,發(fā)現彈簧秤的示數變小了
將棉線在圓棍上繞兩圈,發(fā)現彈簧秤的示數變小了
將棉線在圓棍上繞四圈,發(fā)現彈簧秤的示數幾乎等于零
對上述現象,小明進行了歸納分析,得出了結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同學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2)這一結論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何應用?請舉2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過程中采取了怎樣的思維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