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中級會計師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中級會計師 >> 會計實務 >> 會計實務模擬題 >> 文章內容

      2019年中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考點習題十三_第2頁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9年1月1日]  【

        【資產的計稅基礎·判斷題】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在企業(y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

        【答案】√

        【暫時性差異·判斷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一定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

        【答案】×

        【解析】符合條件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暫時性差異·判斷題】對于超過3年納稅調整的暫時性差異,企業(yè)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折現(xiàn)。(  )

        【答案】×

        【解析】企業(yè)不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折現(xiàn)。

        【固定資產與所得稅的會計處理·2017年綜合題】甲公司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25%,預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2012年12月10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購入一臺需自行安裝的生產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495萬元,增值稅稅額為84.15萬元,甲公司當日進行設備安裝,安裝過程中發(fā)生安裝人員薪酬5萬元,2012年12月31日安裝完畢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交付使用。

        資料二:甲公司預計該設備可使用10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元,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所得稅納稅申報時,該設備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內每年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為48萬元。該設備取得時的成本與計稅基礎一致。

        資料三:2015年12月31日,該設備出現(xiàn)減值跡象,經減值測試,其可收回金額為250萬元。甲公司對該設備計提減值準備后,預計該設備尚可使用5年,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仍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所得稅納稅申報時,該設備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內每年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仍為48萬元。

        資料四: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出售該設備,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17萬元,款項當日收訖并存入銀行,甲公司另外以銀行存款支付清理費用1萬元(不考慮增值稅)。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該設備安裝完畢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成本,并編制設備購入、安裝及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相關會計分錄。

        (2)分別計算甲公司2013年和2014年對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

        (3)分別計算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該設備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需指出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及相應的延遞所得稅負債或延遞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

        (4)計算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對該設備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5)計算甲公司2016年對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

        (6)編制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出售該設備的相關會計分錄。

        【答案】

        (1)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設備安裝完畢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成本=495+5=500(萬元)。

        借:在建工程                   49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4.15

        貸:銀行存款                 579.15

        借:在建工程                    5

        貸:應付職工薪酬                  5

        借:固定資產                   500

        貸:在建工程                   500

        (2)2013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500×2/10=100(萬元);2014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500-100)×2/10=80(萬元)。

        (3)2014年年末設備的賬面價值=500-100-80=320(萬元),計稅基礎=500-48-48=404(萬元),因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04-320=84(萬元),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84×25%=21(萬元)。

        (4)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設備的賬面價值=500-100-80-(500-100-80)×2/10=256(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5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256-250=6(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6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6

        (5)2016年該設備計提的折舊額=250×2/5=100(萬元)。

        (6)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                 150

        累計折舊  344[100+80+(500-100-80)×2/10+1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6

        貸:固定資產                   5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

        貸:銀行存款                    1

        借:銀行存款                   117

        資產處置損益                 51

        貸:固定資產清理                 15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

        【所得稅的會計處理·2016年綜合題】甲公司2015年年初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余額為50萬元,與之對應的預計負債貸方余額為200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無期初余額。甲公司2015年度實現(xiàn)的利潤總額為9 520萬元,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且預計在未來期間保持不變;預計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甲公司2015年度發(fā)生的有關交易和事項中,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存在差異的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2015年8月,甲公司向非關聯(lián)企業(yè)捐贈現(xiàn)金500萬元。

        資料二:2015年9月,甲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產品保修費用300萬元,同時沖減了預計負債年初貸方余額200萬元。2015年年末,保修期結束,甲公司不再預提保修費。

        資料三: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應收賬款計提了壞賬準備180萬元。

        資料四: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發(fā)公允價值為10 900萬元的普通股股票為對價取得乙公司100%有表決權的股份,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假定該項企業(yè)合并符合稅法規(guī)定的免稅合并條件,且乙公司選擇進行免稅處理。乙公司當日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0 000萬元,其中股本2 000萬元,未分配利潤8 000萬元;除一項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均為200萬元、公允價值為360萬元的庫存商品外,其他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計稅基礎均相同。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15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

        (2)根據(jù)資料一至資料三,逐項分析甲公司每一交易或事項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金額。(如無影響,也明確指出無影響的原因)

        (3)根據(jù)資料一至資料三,逐筆編制甲公司與遞延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不涉及遞延所得稅的,不需要編制會計分錄)

        (4)計算甲公司利潤表中應列示的2015年度所得稅費用。

        (5)根據(jù)資料四,分別計算甲公司在編制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時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和商譽的金額,并編制與購買日合并資產負債表有關的調整抵銷分錄。

        【答案】

        (1)2015年度應納稅所得額=9 520+500-200+180=10 000(萬元);

        2015年度應交所得稅=10 000×25%=2500(萬元)。

        (2)資料一,對遞延所得稅無影響。

        分析:非公益性現(xiàn)金捐贈,本期不允許稅前扣除,未來期間也不允許抵扣,未形成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資料二,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

        分析:2015年年末保修期結束,不再預提保修費,本期支付保修費用300萬元,沖減預計負債年初余額200萬元,因期末不存在暫時性差異,需要轉回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200×25%)。

        資料三,稅法規(guī)定,尚未實際發(fā)生的預計損失不允許稅前扣除,待實際發(fā)生損失時才可以抵扣,因此本期計提的壞賬準備180萬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45萬元(180×25%)。

        (3)

        資料一:不涉及遞延所得稅的處理。

        資料二:

        借:所得稅費用                  5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資料三: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45

        貸:所得稅費用                  45

        (4)當期所得稅(應交所得稅)=10 000×25%=2 500(萬元);遞延所得稅費用=50-45=5(萬元);2015年度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2 500+5=2 505(萬元)。

        (5)

       、儋徺I日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360-200)×25%=40(萬元)。

       、谏套u=合并成本-購買日應享有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考慮遞延所得稅后)的份額=10 900-(10 000+160-40)×100%=780(萬元)。

        調整抵銷分錄:

        借:存貨                     160

        貸:資本公積                   160

        借:資本公積                   4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40

        借:股本                    2 000

        未分配利潤                 8 000

        資本公積                   120

        商譽                     780

        貸:長期股權投資               10 900

        【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計算分析題】甲公司2017年實現(xiàn)利潤總額3 260萬元,當年度發(fā)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項如下:

        (1)自2月20日起自行研發(fā)一項新技術,2017年以銀行存款支付研發(fā)支出共計46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20萬元,開發(fā)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支出6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后支出280萬元,研發(fā)活動至2017年底仍在進行中。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為開發(fā)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fā)生的研究開發(fā)費用,未形成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guī)定據(jù)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fā)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2)7月20日,自公開市場以每股7.5元購入20萬股乙公司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17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盤價為每股8.8元。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資產以取得成本作為計稅基礎。

        (3)2017年發(fā)生廣告費5 000萬元。甲公司當年度銷售收入15 000萬元。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發(fā)生的廣告費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其他有關資料: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本題不考慮中期財務報告的影響;除上述差異外,甲公司2017年未發(fā)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無期初余額;假定甲公司在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要求:

        (1)對甲公司2017年進行研發(fā)新技術發(fā)生支出進行會計處理,確定2017年12月31日所形成開發(fā)支出的計稅基礎,判斷是否確認遞延所得稅并說明理由。

        (2)對甲公司購入及持有乙公司股票進行會計處理,計算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2017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編制確認遞延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3)計算甲公司2017年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并編制確認所得稅費用相關的會計分錄。

        【答案】

        (1)

       、贂嫹咒洠

        借: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       180(120+60)

        ——資本化支出            280

        貸:銀行存款                   460

       、陂_發(fā)支出的計稅基礎=280×150%=420(萬元),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理由:該項交易不是企業(yè)合并,交易發(fā)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違背歷史成本計量屬性。

        (2)

        ①購入及持有乙公司股票會計分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150(20×7.5)

        貸:銀行存款                   150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6

        (20×8.8-20×7.5)

        貸:其他綜合收益                 26

       、谠摽晒┏鍪劢鹑谫Y產在2017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為其取得時成本150萬元。

       、鄞_認遞延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其他綜合收益     6.5 [(20×8.8-15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6.5

        (3)

       、偌坠2017年應交所得稅=[3 260-180×50%+(5 000-15 000×15%)]×25%=1 480(萬元)。

        甲公司2017年遞延所得稅費用=-(5 000-15 000×15%)×25%=-687.5(萬元)。

        甲公司2017年所得稅費用=1 480-687.5=792.5(萬元)。

       、诖_認所得稅費用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792.5

        遞延所得稅資產               68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 480

      1 2
      責編:zp032348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