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建筑八大員 >> 預(yù)算員 >> 模擬試題 >> 預(yù)算員考試知識點考題練習(xí):建筑制圖與識圖判斷題(65道題)
判斷題(65道題)
(易) 1、常用的投影法分兩大類: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易) 2、常用的投影法分兩大類: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易) 3、根據(jù)投射線與投影面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平行投影法分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兩種。(√)
(易) 4、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長度是指形體上最左和最右兩點之間平行于0X軸方向的距離。(√)
(易) 5、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寬度是指形體上最前和最后兩點之間平行于0Y軸方向的距離。(√)
(易) 6、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高度是指形體上最高和最低兩點之間平行于0Z軸方向的距離。(√)
(中) 7、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寬度是指形體上最左和最右兩點之間平行于0X軸方向的距離。(×)
(中) 8、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長度是指形體上最前和最后兩點之間平行于0Y軸方向的距離。(×)
(中) 9、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形體的高度是指形體上最前和最后兩點之間平行于0Y軸方向的距離。(×)
(中) 10、在三投影面體系中,V投影反映形體的長度和高度。(√)
(中) 11、在三投影面體系中,H投影反映形體的長度和寬度。(√)
(中) 12、在三投影面體系中,W投影反映形體的寬度和高度。(√)
(中) 13、在三投影面體系中,H投影反映形體的長度和高度。(×)
(中) 14、在三投影面體系中, V投影反映形體的長度和寬度。(×)
(中) 15、在三投影面體系中,W投影反映形體的長度和高度。(×)
(中) 16、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V投影與H投影左右對正,都反映形體的長度,通常稱為“長對正”。 (√)
(中) 17、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V投影與W投影上下平齊,都反映形體的高度,稱為“高平齊”。 (√)
(中) 18、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H投影與W投影都反映形體的寬度,通常稱為“寬相等”。 (√)
(中) 19、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V投影與H投影左右對正,都反映形體的寬度,通常稱為“寬相等”。 (×)
(中) 20、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V投影與W投影上下平齊,都反映形體的長度,稱為“長對正”。 (×)
(中) 21、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投影面展開后,H投影與W投影都反映形體的長度,通常稱為“長對正”。 (×)
(中) 22、點的三面投影規(guī)律:點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連線垂直于OX軸;點的正面投影和側(cè)面投影連線垂直于OZ軸;點的水平投影到OX軸的距離等于點的側(cè)面投影到OZ軸的距離。(√)
(中) 23、點的三面投影規(guī)律:點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連線垂直于OX軸;點的正面投影和側(cè)面投影連線垂直于OZ軸;點的正面投影到OX軸的距離等于點的側(cè)面投影到OZ軸的距離。(×)
(中) 24、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與其余兩個投影面傾斜的直線稱為某投影面的平行線。(√)
(中) 25、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與其余兩個投影面垂直的直線稱為某投影面的平行線。(×)
(中) 26、平行于V投影面而傾斜于H、W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正平線。(√)
(中) 27、平行于H投影面而傾斜于V、W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水平線。(√)
(中) 28、平行于W投影面而傾斜于H、V投影面的直線稱為側(cè)平線。(√)
(中) 29、平行于V投影面而傾斜于H、W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水平線。(×)
(中) 30、平行于H投影面而傾斜于V、W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正平線。(×)
(中) 31、平行于W投影面而傾斜于H、V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正平線。(×)
(中) 32、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同時平行于另兩個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某投影面的垂直線。(√)
(中) 33、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同時傾斜于另兩個投影面的直線稱為某投影面的垂直線。(×)
(易) 34、垂直于V面的直線稱為正垂線。(√)
(易) 35、垂直于H面的直線稱為鉛垂線。(√)
(易) 36、垂直于W面的直線稱為側(cè)垂線。(√)
(中) 37、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同時垂直于另兩個投影面的平面稱為某投影面的平行面。(√)
(中) 38、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同時傾斜于另兩個投影面的平面稱為某投影面的平行面。(×)
(易) 39、平行于H面,同時垂直于V、W投影面的平面稱為水平面。(√)
(易) 40、平行于V面,同時垂直于H、W投影面的平面稱為正平面。(√)
(易) 41、平行于W面,同時垂直于H、V投影面的平面稱為側(cè)平面。(√)
(中) 42、垂直于某一投影面而與其余兩個投影面傾斜的平面稱為某投影面的垂直面。(√)
(中) 43、垂直于某一投影面而與其余兩個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稱為某投影面的垂直面。(×)
(中) 44、垂直于H面而傾斜于V、W面的平面稱為鉛垂面。(√)
(中) 45、垂直于V面而傾斜于H、W面的平面稱為正垂面。(√)
(中) 46、垂直于W面而傾斜于H、V面的平面稱為側(cè)垂面。(√)
(中) 47、房屋是人們?nèi)粘;顒拥膱鏊,根?jù)其使用功能和使用對象的不同,通?梢苑譃楣I(yè)建筑、農(nóng)業(yè)建筑和民用建筑三大類。(√)
(易) 48、民用建筑按其功能不同可分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難) 49、民用建筑按其功能不同可分為生產(chǎn)性建筑和非生產(chǎn)性建筑。(×)
(難) 50、一般構(gòu)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是基礎(chǔ)、墻(柱)、樓面、地面、屋頂、樓梯和門窗,其次還有臺階、雨棚、陽臺、散水等其它各種構(gòu)配件。(√)
(易) 51、施工圖一般按專業(yè)進行分類,分為建施、結(jié)施、設(shè)施等幾類。(√)
(難) 52、施工圖閱讀總原則是,從大到小、從外到里、從整體到局部,有關(guān)圖紙對照閱讀,并注意閱讀各類文字說明。(√)
(易) 53、A0圖紙幅面為841×1189 mm。(√)
(易) 54、A1圖紙幅面為84 1×1189 mm。(×)
(中) 55、同一張圖紙內(nèi),相同比例的各圖樣,應(yīng)選用相同的線寬組。(√)
(中) 56、同一張圖紙內(nèi),相同比例的各圖樣,應(yīng)選用不同的線寬組。(×)
(易) 57、圖樣的比例,應(yīng)為圖形與實物相對應(yīng)的線性尺寸之比。(√)
(易) 58、圖樣的比例,應(yīng)為實物與圖形相對應(yīng)的線性尺寸之比。(×)
(中) 59、拉丁字母I、O、Z不得用做軸線編號。(√)
(難) 60、建筑平面圖外部尺寸有三道:總尺寸、軸線尺寸和細部尺寸。(√)
(易) 61、圖樣上的尺寸單位,除標(biāo)高及總平面圖以米為單位外,其它均以毫米為單位。(√)
(難) 62、虛線與虛線交接、虛線與其它圖線交接時應(yīng)以間隔相交。(×)
(中) 63、索引符號的圓應(yīng)以直徑14 mm的細實線繪成。(×)
(中) 64、詳圖符號的圓應(yīng)以直徑10mm的粗實線繪制。(×)
(易) 65、指北針的圓直徑宜為24 mm,用細實線繪制,尾部寬度為宜為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