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jīng)
1、 定義:經(jīng)期及行經(jīng)前后出現(xiàn)明顯下腹部攣性疼痛、墜脹或腰酸痛等不適,影響生活和工作者,稱為痛經(jīng)。
2、分類
原發(fā)性痛經(jīng):無盆腔器質性病變,常見于初潮后6個月至1年內或排卵周期建立初期,多為功能性痛經(jīng)。
繼發(fā)性痛經(jīng):盆腔器質性疾病的結果,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或宮頸狹窄,宮內異物等所致的痛經(jīng)。
3、病因: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外感六淫
病機: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辨證要點:發(fā)病的時間、性質、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結合月經(jīng)的周期、量、色、質以及兼證辨別寒、熱、 虛、實。
4、治療:根據(jù)通則不痛,榮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理,重在調理氣機。視其寒,熱,虛,實之不同,分別采用溫,補,功,清之法。
5、分型、代表方
氣滯血瘀——膈下逐淤湯
寒濕凝滯——少腹逐瘀湯
濕熱瘀阻——清熱調血湯
氣血虛弱——八珍益母湯
肝腎虧虛——調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