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單元 產時胎兒窘迫與胎膜早破
細目一:胎兒窘迫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胎兒急性缺氧 常發(fā)生在分娩期。病因:急性失血;微小動脈供血不足;子宮胎盤血運受阻;臍帶血運受阻;胎盤功能低下。
(2)胎兒慢性缺氧 常發(fā)生在妊娠晚期。病因:母體血液氧含量不足;胎盤變性,纖維蛋白沉積、鈣化甚至大面積梗死;子宮胎盤血管硬化、狹窄;胎兒運輸及利用氧能力降低。
2.病理 主要是因重度缺氧而引起各系統(tǒng)嚴重的并發(fā)癥。包括血氣變化(代謝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心血管、泌尿、消化、呼吸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化。
二、臨床表現(xiàn)、診斷及處理
1.急性胎兒窘迫
臨床表現(xiàn):①胎心率的改變是急性胎兒窘迫最明顯的臨床征象;②羊水胎糞污染,分三度(Ⅰ度羊水呈綠色;Ⅱ度混濁;Ⅲ度稠厚,呈棕黃色);③胎動(開始胎動頻繁,繼而減少至消失)及④酸中毒。
診斷:主要依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處理:緩解胎兒缺氧;盡快終止妊娠;做好新生兒窒息搶救準備。
2.慢性胎兒窘迫
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胎盤功能低下(即尿雌三醇及胎盤生乳素降低)、胎兒監(jiān)測(胎動時胎心加速不明顯);胎動減少(胎動<10次/12小時)、B超監(jiān)測、羊膜鏡檢查(見羊水混濁呈淺綠色至棕黃色)及測量宮高、腹圍。
處理: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定時吸氧,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及并發(fā)癥;終止妊娠,以剖宮產為宜;期待療法。
細目二:胎膜早破
一、定義、病因
1.定義 胎膜破裂發(fā)生于產程正式開始前稱胎膜早破。中醫(yī)稱為“胎衣早破”。
2.病因 營養(yǎng)因素(如孕婦飲食中缺銅及缺乏維生素C,可使胎膜脆性增加);感染(細菌、病毒、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宮內壓力增加;宮頸關閉不全及其他(如人工剝膜、妊娠晚期性生活過頻等)。
3.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fā)生或因母體氣血不足,氣虛下陷,或胎衣單薄;或因妊娠后期外力損傷,或房室損傷,或接生檢查不慎損傷胞衣而致。
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及西醫(yī)處理
1.臨床表現(xiàn) 孕晚期或臨產,未進入產程或剛進入產程之際,孕婦自覺陰道有一陣水樣液流出,開始為持續(xù)性,隨后為陣發(fā)或間斷少量陰道流液,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負重等,流液即增多。無腹痛及其他臨產征兆。
2.實驗室檢查
(1)陰道液酸堿度測定 用石蕊試紙測定pH>6.5,可能為胎膜早破,可靠性95%左右。
(2)顯微鏡下檢查。
(3)B超檢查。
(4)羊膜鏡檢查。
3.西醫(yī)治療
(1)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療 a.觀察12~24小時,80%患者可自然臨產。b.若破膜超過12小時,仍未臨產,要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c.破膜24小時仍未臨產且無頭盆不稱,應引產。
(2)足月前胎膜早破的治療期待治療 (應用宮縮抑制劑、促進肺成熟、防止感染、糾正羊水過少);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