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細胞的變性和壞死。
引起兒童心肌炎的常見病毒有柯薩奇病毒(B組或A組),尤其是CVB3。
臨床表現:表現輕重不一,取決于年齡和感染的急性或慢性過程,預后大多良好;
⑴ 癥狀:
、 起病隱匿,有乏力、活動受限、心悸、胸痛等癥狀;
、 重癥患者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并發(fā)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 新生兒患病時病情進展快,常見高熱、反應低下、呼吸困難和發(fā)紺,常有神經、肝臟和肺的并發(fā)癥;
、 體征:
心臟有輕度擴大,伴心動過速、心音低鈍及奔馬律,可導致心力衰竭及昏厥等;
反復心力衰竭者,心臟明顯擴大,肺部出現濕音及肝、脾大,呼吸急促和發(fā)紺,
重者患者可突然發(fā)生心源性休克,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診斷標準:
⑴ 臨床診斷依據:
、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癥;
、 心臟擴大;
③ 心電圖改變:ST-T改變、期前收縮、傳導阻滯;
、 CK-MB升高或心肌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 病原學診斷依據
① 確診指標:自心內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發(fā)現:
a. 分離到病毒;b. 用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c. 特異病毒抗體陽性;
、 參考指標:
a. 自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b. 病程早期血中特異性IgM陽性;
c. 用病毒核酸探針在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 確診依據:
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 = 病毒性心肌炎;
臨床診斷+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 = 臨床診斷病毒性心肌炎;
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