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補陽
補陽法,適用于腎陽虛弱的病證。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具有溫煦臟器的功能,是人體一切機能活動的原動力。陽虛不得溫煦,陰寒內(nèi)生,故見陽虛諸證。
第一節(jié) 腎氣丸
組成:干地黃24g 山藥 山茱萸各12g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9g 桂枝 附子各3g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方解:本方證治為腎陽不足所致。方中重用干地黃以滋補腎陰,為君;臣以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熱,助命門以溫陽化氣;佐以澤瀉、茯苓利水滲濕,且可使滋陰而不滋膩,丹皮清肝瀉火,使補陽不動相火。
本方的配伍特點:一為補陽與補陰配伍,陰陽并補,而以補陽為主;二為滋陰之中配以少量桂、附以溫陽,目的在于陰中求陽,少火生氣,故方名“腎氣”。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注意腎氣丸與六味地黃丸的沿革過程!
附方:
加味腎氣丸:附子9g,白茯苓、澤瀉、山茱萸、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各6g,官桂3g,川牛膝6g,熟地6g。功用:溫補腎陽,利水消腫。主治:腎陽虛水腫,腰重腳腫,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