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壅遏營氣,令無所避”功能的是( )
A) 脾
B) 心
C) 脈
D) 氣
參考答案: C
2.言人體臟腑之陰陽,則肺為( )
A) 陽中之陰
B) 陽中之陽
C) 陰中之陰
D) 陰中之陽
參考答案: A
3.脾主運化是指( )
A) 運化水濕
B) 運化水液
C) 運化食物和水液
D) 運化食物
參考答案: C
4.明清時期溫病學家中吳瑭的代表作是( )
A) 《濕熱條辨》
B) 《諸病源候論》
C) 《溫疫論》
D) 《溫病條辨》
參考答案: D
5.發(fā)病的基本原理是( )
A) 感受邪氣
B) 正氣不足
C) 邪正相搏
D) 體質因素
參考答案: C
6.勞力過度易于損傷的臟器是( )
A) 心脾
B) 脾肺
C) 肝腎
D) 肝肺
參考答案: B
7.在原發(fā)病的基礎上,繼續(xù)發(fā)生新的疾病,稱為( )
A) 復發(fā)
B) 合病
C) 并病
D) 繼發(fā)
參考答案: D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藥物配伍理論的是( )
A) 《黃帝內經》
B) 《傷寒雜病論》
C) 《神農本草經》
D) 《難經》
參考答案: C
9.病人正虛邪實而正氣不耐攻伐,此時應采取的治則是( )
A) 扶正
B) 祛邪
C) 祛邪扶正兼用
D) 先扶正后祛邪
參考答案: D
10.濕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征是( )
A) 損傷陽氣
B) 阻遏氣機
C) 粘膩重濁
D) 凝滯吸引
參考答案: A
11.熱性病變出現(xiàn)熱象,用寒涼藥來治療,此概括為下列中哪一項( )
A) 用熱遠熱
B) 熱者寒之
C) 用寒遠寒
D) 寒者熱之
參考答案: B
12.與“氣虛”關系最大的臟腑是( )
A) 肺與脾
B) 脾與胃
C) 心與腎
D) 肝與肺
參考答案: A
13.過逸與瘀血停滯均可出現(xiàn)的病理變化是( )
A) 氣機不暢
B) 陽氣不振
C) 神氣衰弱
D) 變幻多端
參考答案: A
14.繞陰器,至小腹的經脈是( )
A) 足少陰經
B) 足太陽經
C) 足太陰經
D) 足厥陰經
參考答案: D
15.氣機升降之“樞”是指( )
A) 肺主呼氣,腎主納氣
B) 心火下降,腎水上升
C) 脾主升清,肺主肅降
D) 脾氣主升,胃氣主降
參考答案: D
16.在腎氣的閉藏功能中,最基本的是( )
A) 納氣歸腎,促進元氣的生成
B) 固攝二便,防止二便失禁
C) 固攝水液,防止水液無故流失
D) 固攝腎精,防止精的無故散失
參考答案: D
17.下列哪項不屬于肺氣宣發(fā)的具體體現(xiàn)( )
A) 排出體內濁氣
B) 輸布衛(wèi)氣于體表
C) 將津液輸布全身,外達皮毛
D) 使全身的血液會聚于肺
參考答案: D
18.病見臍周疼痛,時輕時重,夜間磨牙者,多因( )為病。
A) 蟯蟲
B) 鉤蟲
C) 蛔蟲
D) 絳蟲
參考答案: C
19.維持人體相對恒定的體溫,屬于氣的哪項功能( )
A) 推動與調控
B) 溫煦與涼潤
C) 固攝
D) 防御
參考答案: B
20.虛證的病機特點是( )
A) 邪氣亢盛,正氣已衰
B) 正氣不足,實邪留滯
C) 正氣不足,邪氣已退
D) 邪氣稽留,損傷正氣
參考答案: C
收起解析
解析: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