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單元 中醫(yī)相關病證
第一節(jié) 咳 嗽
考點1★★★ 中醫(yī)辨證論治
1.外感咳嗽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風寒咳嗽 |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
金沸草散加減 |
風熱咳嗽 |
疏風解熱,宣肺止咳 |
桑菊飲加減 |
2.內(nèi)傷咳嗽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痰熱咳嗽 |
清肺化痰止咳 |
清金化痰湯加減 |
痰濕咳嗽 |
燥濕化痰止咳 |
三拗湯合二陳湯加減 |
氣虛咳嗽 |
健脾補肺,益氣化痰 |
六君子湯加味 |
陰虛咳嗽 |
養(yǎng)陰潤肺,兼清余熱 |
沙參麥冬湯加減 |
第二節(jié) 腹 痛
考點1★★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腹部中寒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
養(yǎng)臟散加減 |
乳食積滯 |
消食導滯,行氣止痛 |
香砂平胃散加減 |
胃腸結熱 |
通腑泄熱,行氣止痛 |
大承氣湯加減 |
脾胃虛寒 |
溫中理脾,緩急止痛 |
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
氣滯血瘀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少腹逐瘀湯加減 |
第三節(jié) 積 滯
考點1★★ 病因病機
其病位在脾胃,基本病理機制為乳食停聚中脘,積而不化,氣滯不行。
考點2★★★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①有傷乳、傷食史。②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暖氣酸腐,大便溏泄或便秘,氣味酸臭為特征。③可伴有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等癥。④大便化驗檢查,可見不消化食物殘渣、脂肪滴。
2. 與厭食鑒別 長期食欲不振,厭惡進食,一般無脘腹脹滿、大便酸臭等癥。
考點3★★★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乳食內(nèi)積 |
消乳化食,和中導滯 |
乳積者,選消乳丸加減。食積者,選保和丸加減 |
脾虛夾積 |
健脾助運,消食化滯 |
健脾丸加減 |
第四節(jié) 厭 食
考點1★★ 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喂養(yǎng)不當、他病傷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調(diào)引起,其病變臟腑主要在脾胃。若脾胃失健,納化不和,則造成厭食。
考點2★★★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脾失健運 |
調(diào)和脾胃,運脾開胃 |
不換金正氣散加減 |
脾胃氣虛 |
健脾益氣,佐以助運 |
異功散加味 |
脾胃陰虛 |
滋脾養(yǎng)胃,佐以助運 |
養(yǎng)胃增液湯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