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細目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及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病原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90%以上為病毒 ,主要有鼻病毒、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感冒病毒、柯薩奇病毒、?刹《。腺病毒所致咽結(jié)合膜熱占上感的5%~10%。
2.臨床表現(xiàn)
(1)一般類型:輕癥以鼻咽部癥狀為主,流涕、鼻塞、噴嚏、咳嗽、流淚、聲嘶、咽部不適或咽痛。
(2)特殊類型:
皰疹性咽峽炎 :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 。咽腭弓、懸雍垂、軟腭或扁桃體上有2~4mm大小的皰疹和/或小潰瘍,病程1周左右。
咽結(jié)合膜熱 :病原體為腺病毒 3、7、11型,病程1~2周。以發(fā)熱、咽炎、結(jié)合膜炎 為特征。多呈高熱、咽痛、眼部刺痛,一側(cè)或兩側(cè)結(jié)膜炎。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兼夾癥】
1.夾痰 兼見咳嗽較劇,咳聲重濁,喉中痰鳴 ,舌苔厚膩,脈象浮滑而數(shù)。偏于風寒者加用三拗湯、二陳湯;偏于風熱者,加用桑菊飲。
2.夾食滯 兼見脘腹脹滿,不思乳食,嘔吐酸腐 ,或腹痛腹瀉,舌苔厚膩者。宜解表藥中加用消食導滯之藿香、神曲、枳殼、麥芽、山楂等,或兼服保和丸。
3.夾驚 兼見驚惕啼叫,睡臥不寧 ,舌尖紅赤,脈弦數(shù),指紋青紫。宜加用鉤藤、僵蠶、地龍、蟬衣、磁石以安神鎮(zhèn)驚;壯熱抽搐者,兼服紫雪丹,以祛風、清熱、開竅。
【風寒感冒證、風熱感冒證、暑邪感冒證的癥狀、治法、主方】
1.風寒感冒
癥狀 發(fā)熱輕,惡寒 ,無汗,頭痛,鼻流清涕,噴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紅腫,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治法 辛溫解表。
方藥 荊防敗毒散加減。
2.風熱感冒
癥狀 發(fā)熱重,惡風 ,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鼻流濁涕,噴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黃,咽紅腫痛,口干渴,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指紋浮紫。
治法 辛涼解表。
方藥 銀翹散加減。
3.暑邪感冒
癥狀 發(fā)熱,無汗或汗出熱不解,頭暈,頭痛,鼻塞,身重困倦,胸悶泛惡,口渴心煩,食欲不振,或有嘔吐、泄瀉 ,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數(shù)或指紋紫滯 。
治法 清暑解表。
方藥 新加香薷飲加減。
細目二: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風寒咳嗽證、風熱咳嗽證的癥狀、治法、主方】
1.風寒咳嗽
癥狀 咳嗽頻作,喉癢聲重 ,痰白稀薄,+風寒表證:鼻塞流涕,頭身痛楚,或有發(fā)熱,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
治法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 杏蘇散加減。
2.風熱咳嗽
癥狀 咳嗽不爽,痰稠難咳 ,口渴咽痛,+風熱表證:鼻塞流涕,發(fā)熱惡寒,汗出頭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 辛涼解表,宣肺止咳。
方藥 桑菊飲加減。
【急性支氣管炎痰熱咳嗽證、陰虛咳嗽證的癥狀、治法、主方】
1.痰熱咳嗽
癥狀 咳嗽痰多,色黃黏稠,難以咯出,甚則喉間痰鳴 ,+ 里熱證:發(fā)熱口渴,煩躁不寧,尿少色黃,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指紋紫。
治法 清肺化痰止咳
方藥 清金化痰湯加減
2.陰虛咳嗽
癥狀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不易咯出,喉癢,聲音嘶啞 , + 肺陰虛癥狀:口渴咽干,午后潮熱或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 養(yǎng)陰潤肺,兼清余熱、
方藥 沙參麥冬湯加減
細目三:肺炎
【肺炎的中西醫(yī)病因】
1.中醫(yī)病因
中醫(yī)學認為,肺為嬌臟,衛(wèi)外不固為其內(nèi)因,感受內(nèi)邪或他病傳變?yōu)槠渫庖?/B> 。外邪犯肺,肺氣郁阻,日久生熱,郁熱熏蒸,將津液煉為痰濁,痰阻肺絡,壅塞氣道,使肺氣上逆,肺氣閉塞。肺炎喘嗽病位主要在肺,而肺氣郁閉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機制 ,痰熱是主要的病理產(chǎn)物。
2.西醫(yī)病因 常見病原體為病毒和細菌,多由呼吸道,亦可由血行入肺。肺臟病變以充血水腫、炎性浸潤為主,肺泡腔內(nèi)充滿炎性滲出物。
【支氣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
1.支氣管肺炎
為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肺炎,發(fā)病急,多有上呼吸道炎癥狀。一般有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重者可出現(xiàn)三凹征 。背部脊柱兩側(cè)可聽到中小水泡音及捻發(fā)音 。嬰幼兒重癥肺炎,可出現(xiàn)循環(huán)、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可危及生命。
2.腺病毒肺炎
為腺病毒引起。多見于6個月至2歲小兒 ,小于6個月者較少。起病急驟,開始一二日體溫突然高達39℃以上,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咳嗽較劇,頻咳或陣咳 。3~5日后,可出現(xiàn)喘憋、呼吸困難、紫紺 等,伴嗜睡,精神萎靡,重者抽搐、昏迷。重癥可出現(xiàn)胸膜反應,胸腔積液,易發(fā)生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腦病。(肺部體征出現(xiàn)較晚)
3.合胞病毒肺炎
多見于2歲以內(nèi),尤以2~6月嬰兒多見 ,男多于女,以高熱、咳嗽、喘憋 為主要癥狀。中、重癥患兒有喘憋、呼吸困難,出現(xiàn)呼吸增快、三凹征、鼻翼煽動及口唇發(fā)紺 。肺基底部可聽到細濕啰音,嚴重患兒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4.支原體肺炎
學齡兒童患者較多,近年來嬰幼兒感染者漸多,可致散發(fā)流行。潛伏期2~3周,亞急性起病。多為高熱,熱型不定,熱程1~2周。咳嗽多較重,初為干咳,后轉(zhuǎn)為頑固性劇咳或似百日咳樣陣咳 ,部分病例可有全身多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體征與劇烈咳嗽、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不一致,為本病的重要特點之一。白細胞計數(shù)可正;蛏陨撸行粤<毎龆,部分病例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加。
【肺炎心衰的診斷標準】
1.心率突然加快,超過180次/分 。
2.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 。
3.突然極度煩躁不安,明顯發(fā)紺,面色蒼灰,指(趾)甲微循環(huán)再充盈時間延長。
4.肝臟迅速增大 。
5.心音低鈍,或有奔馬律,頸靜脈怒張。
6.尿少或無尿,顏面、眼瞼或下肢水腫。若出現(xiàn)前五項,即可診斷為心力衰竭。
【病原治療的抗生素藥物選擇】
抗生素的主要使用原則:
1.選用敏感藥物 肺炎球菌肺炎首選青霉素;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首選鄰氯青霉素 、雙氯青霉素、新型青霉素Ⅱ或新型青霉素Ⅲ;支原體肺炎及衣原體肺炎首選紅霉素。
2.早期治療。
3.聯(lián)合用藥。
4.了解兒科呼吸道抗生素的藥物動力學 如氨芐青霉素只有當呼吸道有炎癥時才能增加其滲透力。
5.足量、足療程 用藥時間應持續(xù)至體溫正常后5~7日,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后3天。葡萄球菌肺炎于體溫正常后繼續(xù)用藥2周,總療程需6周以上。
【肺炎風熱閉肺證、痰熱閉肺證的癥狀、證候分析、治法、主方】
1.風熱閉肺
癥狀 輕證見發(fā)熱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紅赤,苔薄黃,脈浮數(shù) 。重證見高熱不退。面色紅赤,氣急鼻煽,喉中痰鳴,口渴煩躁,小便黃少,舌紅而干、苔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 。
證候分析 風熱之邪外侵,熱邪閉肺,肺氣郁阻,失于宣肅,則致發(fā)熱咳嗽;邪閉肺絡,水液輸化無權(quán),留滯肺絡,凝聚為痰,或溫熱之邪,灼津煉液為痰,痰阻氣道,壅盛于肺,則見咳嗽劇烈,喉間痰鳴,氣急鼻煽。本證也可由外感風寒之證轉(zhuǎn)化而來。
治法 辛涼宣肺,清熱化痰。
方藥 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
2.痰熱閉肺
癥狀 發(fā)熱煩躁,頻咳而喘,喉間痰鳴,聲如拽鋸,氣急鼻煽,口唇紫紺,面赤口渴 ,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 邪熱閉阻于肺,肺失宣肅,肺津因之熏灼凝聚,痰阻于肺,則致發(fā)熱咳嗽,氣急鼻煽,喉間痰鳴;痰堵胸宇,胃失和降,則胸悶脹滿,泛吐痰涎;肺熱壅盛,則見面赤口渴;肺氣郁閉,氣滯血瘀,血流不暢,則致口唇紫紺。
治法 清熱宣肺,滌痰定喘。
方藥 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炎心衰的西醫(yī)處理】
心力衰竭的治療:除休息、輸氧外,治療原則是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減少水鈉潴留及減輕心臟負荷,包括使用洋地黃制劑及血管擴張劑。
常用洋地黃藥物制劑用法:西地蘭,作用快速,適用于急性心衰。飽和量,2歲以內(nèi)0.03~0.04mg/kg,2歲以上0.02~0.03mg/kg,首次用總量的1/2,加入10%~25%葡萄糖液10~20mL內(nèi)緩慢靜脈注射,余量分2次,每隔4~6小時1次,于8~12小時內(nèi)達到洋地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