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手少陰心經(jīng)、腧穴
一、手少陰心經(jīng)的走行:十二經(jīng)脈之一,從心中開始,出來屬于心臟與它臟相連的系帶,向下通過膈肌,聯(lián)絡小腸。
它的支脈:從心臟的系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nèi)連于腦的系帶相聯(lián)系。
它的直行脈從心系(即心與它臟相聯(lián)系的系帶)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極泉),沿上臂內(nèi)側后緣,走手太陰,手厥陰經(jīng)之后(青靈),下向肘中(少海),沿前臂內(nèi)側后緣(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到掌后豌豆骨部進入掌內(nèi)后邊(少府),沿小指的橈側出于末端(少沖),接手太陽小腸經(jīng)。本經(jīng)一側9穴(左右兩側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側面的尺側,1穴在側胸上部。首穴極泉,末穴少沖。主治胸、心、循環(huán)系統(tǒng)病癥、神經(jīng)精神方面病癥以及本經(jīng)脈所過部位之病癥。
二、主要臨床表現(xiàn):咽干,渴而欲飲,目黃,脅痛,手臂內(nèi)側疼痛,掌中熱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三、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心絞痛、失眠、癲癇以及昏迷、上臂內(nèi)側痛等。
心胸。盒耐矗募,怔忡,心煩,胸痛。
神志。翰幻拢⊥,癲狂癇。
外經(jīng)。褐獗弁,掌心熱。
|
穴位 |
定位 |
作用 |
地位 |
重要方 |
手少陰心經(jīng)---護命攝神,百病祛根 |
極泉 |
腋窩頂點,中部有動脈搏動處 |
冠心;肺心病(穴位撥動),咽干煩渴淋巴結,調(diào)節(jié)心率腦血栓,上肢不舉抑郁癥,腋窩正中找極泉 |
心經(jīng)的起點 |
可以撥動到手發(fā)麻,胳膊發(fā)麻 |
青靈 |
肘上3寸處,靠近肘邊 |
肩臂不舉衣難穿,頭痛肋痛點即安,青為疼痛靈為驗,就在肘上3寸邊 |
治療痛癥非常有效 |
| |
少海 |
肘橫紋內(nèi)側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中點,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 |
肘關節(jié)(穴位撥動);煩躁,失眠,心臟痛,手臂麻纏,牙齦腫痛等等 |
滋陰降火;合穴,其水火相濟的作用,治耳鳴要穴 |
按揉;少海加合谷去火快 | |
靈道 |
手掌下面小指側橫紋下面1.5寸,摸的時候有一根筋,就在筋外側一點兒,揉的時候貼著筋往里掐揉 |
主治神志方面:恐懼、悲傷、癲癇、抑郁、精神分裂以及房顫、早搏、心動過速等 |
寧神安心,化痰開竅,及時緩解心臟病、心絞痛 |
多揉左邊穴位 | |
通里 |
腕橫紋上1寸處,緊挨著靈道 |
|
調(diào)節(jié)人的情致和心臟本原病,絡穴 |
| |
陰郄 |
|
治急性病發(fā)作、盜汗、恐懼、悲傷等 |
|
| |
神門 |
腕橫紋小指側線上的骨頭下邊 |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失眠、、頭暈、血壓高、癲癇等 |
心之原穴,功能強,寧神安志 |
雙神門配雙昆侖治療心虛之妙藥 | |
少府 |
掌心感情線上,握拳,小指所點處就是,心臟有問題的此處很敏感 |
治療先天性心臟病、頭頸痛,心悸、驚恐、尿失禁等 |
|
| |
少沖 |
小指指甲內(nèi)側旁1毫米處 |
心火大、愛煩躁 |
心經(jīng)最后一穴位,井穴 |
|
1、極泉穴 HT1 Jí quán
[定位] 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 心痛,咽干煩渴,脅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保健作用:當暴食胃腹?jié)q滿,胃動力不夠的時候,可以用點按的方法,效果不錯。
2、青靈穴 HT2 Qīng líng
[定位] 在臂內(nèi)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nèi)側溝中。
[主治]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3、少海穴 HT3 Shào hǎi
[定位] 屈肘,當肘橫紋內(nèi)側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 心痛,肘臂攣痛,瘰疬,頭項痛,腋脅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4、靈道穴 HT4 Líng dào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攣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