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酸堿平衡的失調(diào)
一、代謝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質(zhì)的積累或產(chǎn)生過多,或HCO3-丟失過多引起。
臨床最常見的酸堿失調(diào)是代謝性酸中毒。
代謝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
1.堿性物質(zhì)丟失過多 見于腹瀉、腸瘺、膽瘺和胰瘺等。
2.酸性物質(zhì)過多 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致急性循環(huán)衰竭、糖尿病可引起酸中霉。
3.腎功能不全
治療 較輕的代謝性酸中毒(血漿HC03-為16~18mmol/L)常可自行糾正,不必應(yīng)用堿性藥物。對血漿HCO3-低于10mmol/L的重癥酸中毒病人,應(yīng)立即輸液和用堿劑進行治療。常用的堿性藥物是碳酸氫鈉溶液。
二、代謝性堿中毒:體內(nèi)H+丟失或HCO-增多引起。
代謝性堿中毒的主要病因有:
1.胃液喪失過多 例如嚴重嘔吐、長期胃腸減壓等。
2.堿性物質(zhì)攝人過多 大量輸注庫存血,致堿中毒。
3.缺鉀
三、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系指肺泡通氣及換氣功能減弱,不能充分排出體內(nèi)生成的C02,以致血液Pa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癥。
機體對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償可通過血液的緩沖系統(tǒng),還可以通過腎代償。
四、呼吸性堿中毒
呼吸性堿中毒是由于肺泡通氣過度,體內(nèi)生成的CO2排出過多,以致血PaCO2降低,最終引起低碳酸血癥,血pH上升。引起通氣過度的原因很多,例如癔病、疼痛以及呼吸機輔助通氣過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