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腹瀉
腸粘膜分泌旺盛與吸收障礙、腸蠕動過快,致排便次數(shù)增加、糞質(zhì)稀薄或含有異常成分者稱為腹瀉。
一、病因
1.急性腹瀉
(1)急性腸疾病(2)急性中毒(3)急性全身性感染
2.慢性腹瀉
(1)消化系統(tǒng)疾病(2)全身性疾病
二、臨床表現(xiàn)
1.急性腹瀉 : 起病急驟,每天排便可達10次以上,糞便量多而稀薄,常含病理成分,如致病性微生物、食入的毒性物質(zhì)、紅細胞、膿細胞、大量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粘液等,排便時常伴腹鳴、腸絞痛或里急后重。
2.慢性腹瀉: 起病緩慢或起病急而轉為慢性,病程在兩個月以上。大多每天排便數(shù)次,伴有或不伴有腸絞痛,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常含有病理成分。
三、問診要點
四、檢查要點
霍亂、急性砷中毒,糞便呈米泔水樣;傷寒糞便常呈稀糊狀;白色念珠菌性腸炎糞便常呈蛋清樣;偽膜性腸炎糞便量多,呈蛋湯樣。粘液血便或膿血便可見于細菌性痢疾、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直腸癌、結腸血吸蟲病、嗜鹽菌食物中毒等。阿米巴痢疾糞便常呈暗紅色果醬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