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性質的事物和現象所屬的五行為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2、脾主升清的確切含義是
A、脾以升為健
B、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C、脾的陽氣主升
D、輸布津液防止水濕內生
E、與胃的降濁相對而言
2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腎之華在發(fā)
B、肝之華在爪
C、脾之華在唇
D、肺之華在毛
E、心之華在舌
24、陰中求陽闡述的陰陽關系是
A、陰陽消長
B、陰陽交感
C、陰陽轉化
D、陰陽對立
E、陰陽互根
25、在十二經脈中,足之三陽的走向是
A、從足走頭
B、從手走頭
C、從臟走手
D、從頭走足
E、從足走腹
26、痰飲流注于經絡,則可見
A、肢體麻木
B、惡心嘔吐
C、胸悶心痛
D、胸悶氣喘
E、胸脅脹滿
27、火邪的致病特點錯誤的是
A、火易傷肺
B、火熱易擾心神
C、火熱易傷津耗氣
D、火熱易生風動血
E、火邪易致瘡癰
28、根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法
B、抑木扶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佐金平木法
E、瀉南補北法
29、適用于真熱假寒的治則是
A、塞因塞用
B、寒者熱之
C、熱因熱用
D、寒因寒用
E、通因通用
30、“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出自
A、《素問·靈蘭秘典論》
B、《靈樞·營衛(wèi)生會》
C、《難經·三十八難》
D、《靈樞·本輸》
E、《靈樞·經脈》
31、晝夜分陰陽,屬于“陰中之陰”的時間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中午
E、下午
32、具有調節(jié)汗孔開合作用的氣是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wèi)氣
E、臟腑之氣
33、奇經八脈中既稱“血!庇址Q“十二經脈之!钡氖
A、帶脈
B、維脈
C、沖脈
D、任脈
E、督脈
34、肝火犯肺,屬于
A、火乘金
B、金乘木
C、火侮金
D、木侮金
E、火克金
35、陽氣不足,不能制陰,出現寒證,此為
A、陰勝則寒
B、陰虛則熱
C、陽虛則寒
D、陽損及陰
E、陽勝則熱
36、五臟中“封藏之本”所指的是
A、腎
B、心
C、肺
D、肝
E、脾
37、陰中求陽的治法適用于
A、陽盛
B、陰陽兩虛
C、陰虛
D、陽虛
E、陰盛
38、根據十二經脈流注次序,小腸經下交的經脈是
A、足少陽經
B、足少陰經
C、手少陽經
D、足太陽經
E、足厥陰經
39、下列病邪致病最易出現頭痛、惡風、汗出等癥狀的是
A、風邪
B、寒邪
C、火邪
D、濕邪
E、燥邪
40、大怒易損傷的臟腑是
A、心
B、脾
C、腎
D、肝
E、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