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下列各項中,屬于四逆湯主治病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A.神疲欲寐
B.臍腹痛
C.心下滿痛
D.嘔吐欲飲
E.煩躁欲死
答案:A
解析:四逆湯主治少陰病之陽氣衰微,陰寒內盛證。四肢厥逆,神疲欲寐,惡寒踡臥,嘔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脈沉細微,或太陽病汗多亡陽證。
182. 四妙勇安湯的組成是
A.玄參、甘草、當歸、金銀花
B.陳皮、甘草、當歸、金銀花
C.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
D.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
E.赤芍、苦參、甘草、金銀花
答案:A
解析:四妙勇安湯的組成藥物是:玄參、甘草、當歸、金銀花。
183. 治療疳積,應首選
A.印堂
B.二白
C.太陽
D.四縫
E.八邪
答案:D
解析:四縫主治小兒疳積、百日咳。
184. 調制箍圍藥,取其清涼解毒作用的,應選用
A.醋
B.蔥
C.雞子清
D.麻油
E.絲瓜葉汁
答案:E
解析:絲瓜葉汁清涼解毒,用它調制的玉露散治療暑天癤腫效果較好。
185. 下列哪項不是陰水證的臨床表現(xiàn)
A.水腫先從下肢腫起
B.下半身腫痛
C.腰酸肢冷
D.水腫皮薄光亮
E.起病緩,病程長
答案:D
解析:水腫皮薄光亮是陽水表現(xiàn)。陰水證表現(xiàn)為起病緩,病程長,水腫先從下肢腫起,下半身腫痛,腰酸肢冷。
186. 水腫發(fā)病涉及的臟腑是
A.心、肝、脾
B.肝、脾、腎
C.肺、脾、腎
D.脾、腎、心
E.腎、心、肺
答案:C
解析: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密切相關。肺主一身之氣,有主治節(jié)、通調水道的作用。脾主運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腎主水,水液的輸化有賴于腎陽的蒸化、開闔作用。
187. 暑邪的致病特點為
A.開泄
B.黏滯
C.收引
D.升散
E.趨下
答案:D
解析: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2)暑性升散,擾神傷津耗氣;(3)暑多挾濕。
188. 下列哪項不是壽胎丸的組成藥物
A.菟絲子
B.杜仲
C.桑寄生
D.川斷
E.阿膠
答案:B
解析:壽胎丸的組成藥物是菟絲子、桑寄生、川斷、阿膠。
189. 手太陽小腸經(jīng)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眥
B.目內眥
C.目中
D.鼻旁
E.口角旁
答案:B
解析:手足少陽經(jīng)交接在目外眥,手足陰明經(jīng)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陽經(jīng)交接在目內眥。
190. 三焦經(jīng)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
A.外側前緣
B.內側中線
C.外側后緣
D.內側前緣
E.外側中線
答案:E
解析:手足三陽經(jīng)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
191. 下列疔瘡,容易損筋傷骨的是
A.爛疔
B.紅絲疔
C.顏面疔
D.疫疔
E.手足疔
答案:E
解析:手足疔是發(fā)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易損傷筋骨。
192. 手三陽經(jīng)的走向為
A.從頭走足
B.從足走腹
C.從胸走手
D.從手走頭
E.從手走足
答案:D
解析:手三陰經(jīng)從胸走手,手三陽經(jīng)從手走頭,足三陽經(jīng)從頭走足,足三陰經(jīng)從足走腹(胸)。
193. 適用于乳漏瘡口漏乳不止和乳房部漏膿腐脫盡后,可促進瘡口愈合的外治法是
A.腐蝕法
B.墊棉法
C.切開法
D.掛線法
E.結扎法
答案:B
解析:適用于乳漏瘡口漏乳不止,膿腐脫盡后的外治法是墊棉法以促進瘡口愈合。
194. 實脾散的功用是
A.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B.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C.健脾和胃,消痞除滿
D.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E.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答案:D
解析:實脾散的功用是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195. 石癭的首選治法是
A.內治
B.外治
C.針灸
D.手術
E.熏法
答案:D
解析:石癭相當于西醫(yī)的甲狀腺癌,宜早期手術切除。
196. 石膏的性味是
A.辛苦大寒
B.辛咸大寒
C.辛酸大寒
D.辛甘大寒
E.甘淡大寒
答案:D
解析:石膏辛、甘、大寒。
197. 肺熱壅盛,喘促氣急,治療宜與平喘藥配伍的是
A.梔子
B.蘆根
C.石膏
D.夏枯草
E.淡竹葉
答案:C
解析:石膏清熱瀉火,用于肺熱喘咳,石膏辛、大寒入肺經(jīng),有清泄肺熱的作用。
198. 具有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功效的藥物是
A.石菖蒲
B.蘇合香
C.麝香
D.冰片
E.牛黃
答案:A
解析:石菖蒲之功效: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199. 治療昏迷,高熱,咽喉腫痛,應首選
A.四縫
B.十宣
C.四神聰
D.合谷
E.曲池
答案:B
解析:十宣穴主治昏迷、高熱、咽喉腫痛、指端麻木。
200. 十五別絡的組成是
A.十二經(jīng)脈別絡加上督、沖、任三脈的別絡
B.十二經(jīng)脈別絡加上脾、胃大絡和沖脈別絡
C.十二經(jīng)脈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和督脈、任脈的別絡
D.十二經(jīng)脈別絡加上胃之大絡和督脈、沖脈的別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十五別絡,即十二正經(jīng)與任督二脈各有1支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合成“十五別絡”。
2018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網(wǎng)校課程 | ||
考試題庫 | 2018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 | 在線做題 |
網(wǎng)校課程 |
2018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網(wǎng)校課程高清課件+手機看課/做題+課程視頻、講義免費下載+24小時內專家答疑 |
免費試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