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關于結核菌素試驗結果,下列哪項正確
A.凡是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可除外結核 B.卡介苗接種成功,結核菌素反應多呈強陽性
C.粟粒性肺結核時,結核菌素反應可呈陰性 D.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肯定有結核病
E.初次感染結核后4周后,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C
243.在下列關于結核病的基本病理改變中,哪項是不正確的
A.急性炎癥性血管病變 B.滲出增殖病變 C.粟粒結節(jié)
D.干酪液化空洞 E.鈣化結節(jié)
A
244.經(jīng)過治療的腎病綜合征病人,無結核中毒癥狀,體檢無明顯陽性體征,經(jīng)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說明
A.未受過結核感染 B.已感染結核,但尚未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 C.機體免疫反應受到抑制
D.重癥結核病人假陰性 E.未接種過卡介苗
C
245.為預防肺結核的發(fā)生與流行,在下列各項措施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是
A.自生后開始定期接種卡介苗 B.隔離排菌結核病人 C.加強營養(yǎng),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
D.合理化療治愈排菌病人 E.為易感者及密切接觸排菌病人者預防投藥
D
246.浸潤型肺結核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
A.內(nèi)源性感染復燃 B.與排菌病人密切接觸、再感染 C.飲用排菌病牛的牛奶
D.在不衛(wèi)生環(huán)境中吸入帶菌飛沫 E.未接種卡介苗
A
247.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反應的臨床意義,下列哪項不正確
A.表示身體未受過結核感染 B.已感染結核而未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初次感染后4~8周內(nèi))
C.受過結核菌感染,但無活動病灶 D.粟粒性肺結核 E.腎病綜合征強的松治療中
C
248.下列關于浸潤型肺結核的臨床特點的描述中,哪項是不正確的
A.繼發(fā)性肺結核中最常見的類型 B.多見于成年人 C.X線檢查病灶多在鎖骨上、下
D.容易形成空洞 E.不包括干酪性肺炎
E
249.肺結核小量咯血(痰中帶血絲)的處理是
A.給可待因0.03g B.10%葡萄糖酸鈣10ml C.安靜休息,消除緊張情緒
D.6-氨基己酸4~6g E.腦垂體后葉素5~10U
C
250.成人肺結核最常見的類型是
A.原發(fā)型肺結核 B.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C.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D.浸潤型肺結核 E.結核性胸膜炎
D
251.考核化學藥物對肺結核療效的最主要指標是
A.病灶好轉吸收 B.痰結核菌轉為陰性 C. ESR恢復正常
D. OT陰性 E.體溫恢復正常
B
252.X線胸片示有空洞形成,同側或對側肺野有斑片狀或索條狀陰影,常見于
A.肺膿腫 B.浸潤型肺結核 C.肺囊腫 D.肺癌 E.膿胸
B
253.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X線表現(xiàn)是
A.肺內(nèi)病灶細小如粟粒,大小相等,密度相同,均勻分布于兩肺部
B.肺內(nèi)病灶呈結節(jié)狀,分布密集,以中下及內(nèi)中帶為多
C.肺內(nèi)病灶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對稱分布于兩肺上中部
D.肺內(nèi)病灶呈彌漫性,大小不等呈結節(jié)狀,邊界清楚,密度較高
E.肺內(nèi)病灶大小不等,新舊不等,較對稱地分布于兩肺上中部,散在有鈣化點
E
254浸潤型肺結核的自然演變過程中,下列哪種情況最常見
A.亞急性血行播散 B.空洞形成 C.干酪性肺炎形成
D.結核性胸膜炎形成 E.慢性纖維空洞形成
B
255.廣泛性胸膜粘連增厚患者,下列哪項錯誤
A.肺活量降低 B.肺總量降低 C.氣道阻力增加
D.第一秒時間肺活量百分比(一秒率)正常或增加 E.殘氣量不增加
D
256.繼發(fā)性肺結核最常見的是哪種類型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C
257.原發(fā)性肺結核的原發(fā)病灶自然演變過程中最常見的是
A.自行鈣化或吸收 B.發(fā)展為肺門淋巴結核 C.發(fā)展為胸膜炎
D.病灶壞死溶解形成空洞 E.血行播散
A
258.成人結核性胸膜炎主要的原因是
A.新近感染的結核病 B.嚴重的肺結核 C.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D.作為全身性粟粒性結核的一部分 E.原發(fā)結核經(jīng)血行播散而遺留的潛伏病灶復發(fā)
E
259.有關結核菌素試驗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結核菌素試驗要在48~72小時內(nèi)判斷 B.結核菌素試驗要在24小時內(nèi)判斷
C.結核菌素試驗要在20分鐘內(nèi)判斷 D.經(jīng)48小時測量皮膚硬塊直徑5mm為陽性
E.經(jīng)24小時測量皮膚硬塊直徑5mm為陽性
A
260.原發(fā)型肺結核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初次感染病灶多在上葉底部、中葉或下葉上部,常鄰近胸膜
B.結核菌可引起淋馬管炎和淋巴結炎 C.原發(fā)病灶和淋巴結都不發(fā)生干酪樣壞死
D.多發(fā)生在兒童 E.癥狀多輕微而短暫
C
261.對結核菌有殺菌力,但對細胞內(nèi)結核菌作用較小的是
A.乙胺丁醇 B.對氨基水楊酸 C.鏈霉素 D.異煙肼 E.吡嗪酰胺
C
262.初治浸潤型肺結核,痰涂片有結核菌,最好的化療藥物選擇是
A.異煙肼 B.利福平+對氨基水楊酸鈉 C.異煙肼+鏈霉素+利福平
D.氨硫脲+對氨基水楊酸鈉 E.氨硫脲+異煙肼
C
263.對細胞內(nèi)外結核菌均有殺菌作用,有抑制結核菌菌體的核糖核酸(RNA)多聚酶,從而
阻礙了信息核糖核酸(mRNA)的合成是
A.異煙肼 B.利福平 C.鏈霉素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B
264.搶救大咯血窒息時最關鍵的措施是
A.讓患者取患側臥位 B.立即使用中樞呼吸興奮劑 C.立即使用鼻導管吸氧
D.立即采用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措施 E.立即輸血或輸液
D
265.最易導致肺氣腫和肺心病的結核是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D
266.肺結核大咯血最危險的并發(fā)癥是
A.窒息 B.出血性休克 C.繼發(fā)感染 D.結核播散 E.以上都不是
A
267.哪項肺結核類型不相符
A.Ⅰ型——原發(fā)性肺結核 B.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C.Ⅲ型——浸潤型肺結核
D.Ⅳ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E.Ⅴ型——干酪性肺炎
E
268.機體對結核菌再感染與初染不同反應的科赫(Koch)現(xiàn)象,其機理是
A.肺部首次感染結核菌后的免疫反應
B.結核菌侵入人體后,身體組織對結核菌及代謝產(chǎn)物所發(fā)生的敏感反應
C.機體對結核菌已經(jīng)具有免疫力的結果
D.人體對結核的自然免疫反應 E.說明機體對結核菌無免疫力
C
269.成人肺結核最可靠的診斷依據(jù)是
A.低熱、咳嗽、盜汗、乏力 B.血沉增快 C.胸片有滲出陰影
D.痰涂片檢查結核菌陽性 E.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D
270.人體免疫力低,變態(tài)反應增強,大量結核菌進入體內(nèi),易發(fā)生哪種結核病變
A.浸潤性病變 B.增生性病變 C.纖維化病變 D.干酪化病變 E.鈣化病變
D
271.肺結核患者痰菌陽性,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病灶具有活動性 B.需要抗結核治療 C.需要接種卡介苗
D.痰需消毒處理 E.密切接觸者定期體檢
C
272.浸潤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采取
A.患側臥位 B.健側臥位 C.坐位 D.俯臥位 E.仰臥位
A
273.下列抗結核藥物中,易引起精神癥狀的是
A.異煙肼 B.鏈霉素 C.對氨基水楊酸 D.卡那霉素 E.乙胺丁醇
A
274.結核病傳染的主要途徑與方式為
A.飲用未經(jīng)消毒的病牛的奶 B.吸入病人咳嗽噴嚏時排出的帶菌飛沫 C.皮膚外傷
D.泌尿生殖道外傷 E.吸入帶菌的干燥痰液飛沫
B
275.患者男性,25歲,乏力,咳嗽、發(fā)熱月余,體溫波動在37.5~38℃,咯血1周,X線胸片示右肺上葉后段炎性陰影,其中并可見透亮區(qū),血沉35mm/h,最可能的診斷是
A.肺膿腫 B.空洞型肺結核 C.支氣管擴張并感染
D.癌性空洞 E.肺囊腫伴感染
B
276.患者女性,40歲,午后低熱1個月,咳嗽,少量白痰,經(jīng)X線胸片發(fā)現(xiàn)右上肺結核,
用INH+SM+PAS治療1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出現(xiàn)耳鳴、重聽,痰結核菌陽性,血沉
45mm/h,肝功能正常,胸片示右上肺結核溶解形成空洞,治療方案擬改選
A.INH+EMB+KM B.INH+RFP+SM C.INH+KM+PZA
D.INH+RFP+PAS E.INH+EMB+RFP
E
277患者男性,32歲,高熱、食欲不振、乏力、咳嗽3周,體重明顯減輕,曾在采石場工
作半年。查體:心肺無特殊發(fā)現(xiàn),肝大肋緣下3cm,脾肋緣下1.5cm,痰涂片查結核
菌陽性,1:2000結核素試驗陽性,血白細胞52×10 9 /L,中性粒細胞97%,X線胸
片可見兩肺有散在均勻細小密度增高點狀陰影,最可能的診斷是
A.矽肺 B.傷寒并肺部感染 C.肺泡細胞癌
D.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E.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D
278.患者女性,26歲,近2個月來午后低熱,劇烈咳嗽,痰中帶血,進食少,無力,消瘦,用消炎鎮(zhèn)咳劑無效,痰中兩次找到結核菌,X線胸未見異常,診斷可能性最大的是
A.慢性支氣管炎 B.肺結核 C.過敏性肺炎 D.支氣管內(nèi)膜結核
E.以上都不是
D
279.患者女性,21歲,高熱昏迷,呼吸困難,咳嗽咯血2周,OT試驗PPD5Iu(-),ESR50mm/h,X線兩肺均勻分布等大、密度均勻的小點狀陰影,最可能的診斷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B.肺泡細胞癌 C.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D.矽肺合并感染 E.支氣管肺炎
C
280.患者女性,23歲,咳嗽,發(fā)熱38~39℃ 2周,診斷為左側滲出性胸膜炎,血白細胞7.8×10 9 /L,藥物治療宜給
A.青霉素+糖皮質激素 B.正規(guī)抗結核化學治療 C.糖皮質激素+對癥治療
D.1~2種抗癌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 E.青、鏈霉素+對癥藥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