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考試輔導 >> 文章內容

      2017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內科學復習筆記:第二單元循環(huán)系統疾病_第3頁

      考試網   2017-03-27   【

        細目五:心絞痛

        西 醫(yī):

        一、西醫(yī)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任何原因引起冠狀動脈供血與心肌需血之間發(fā)生矛盾 ,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缺氧時,即可發(fā)生心絞痛。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1)誘因: 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休克等亦可誘發(fā)。

        (2)部位:主要在胸骨上段或中段 之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及無名指和小指,或至頸、咽或下頜部 。

        (3)性質:是陣發(fā)性、突然發(fā)生的胸痛,常為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 ,也可有燒灼感 。

        (4)持續(xù)時間:疼痛出現后常逐漸加重,然后在3~5分鐘 內逐漸消失,很少超過15分鐘。

        (5)緩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在幾分鐘內緩解。

        2.體征 平時一般無異常體征。心絞痛發(fā)作時常見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表情焦慮,皮膚冷或出汗 ,有時出現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馬律。可有暫時性心尖部收縮期雜音、第二心音逆分裂或交替脈。

        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心電圖 是發(fā)現心肌缺血、診斷心絞痛最常用 的檢查方法。

        (1)心絞痛發(fā)作時心電圖 出現典型的缺血性改變,即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出現S-T段壓低0.1mV(1mm)以上,有時出現T波倒置,發(fā)作緩解后恢復。

        (2)靜息心電圖 約半數心絞痛患者在正常范圍內,部分患者可有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極少數可有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改變。

        (3)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通常使用分級踏板或蹬車運動。心電圖改變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0.1mV(J點后60~80ms)持續(xù)2分鐘作為陽性標準。

        (4)心電圖連續(xù)監(jiān)測。

        2.放射性核素檢查

        3.冠狀動脈造影 對冠心病具有確診價值 。

        4.超聲檢查 超聲心動圖可探測到缺血區(qū)心室壁的運動異常,冠狀動脈內超聲顯像可顯示血管壁的粥樣硬化病變。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1.診斷要點 根據典型的發(fā)作特點和體征,結合存在的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絞痛,一般即可確立診斷。

        2.分型

        (1)穩(wěn)定型心絞痛 即穩(wěn)定型勞力性心絞痛。

        (2)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主要包含以下亞型:

       、俪醢l(fā)勞力性心絞痛:病程2個月內新發(fā)生的心絞痛(從無心絞痛或有心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內未發(fā)作過)。

       、趷夯瘎诹π孕慕g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胸痛發(fā)作次數增加,持續(xù)時間延長,誘發(fā)心絞痛的活動閾值明顯減低,硝酸甘油緩解癥狀的作用減弱,病程在2個月之內。

        ③靜息心絞痛:心絞痛發(fā)生在休息或安靜狀態(tài),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個月內。

       、芄K篮笮慕g痛:指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24小時后至1個月內發(fā)生的心絞痛。

       、葑儺愋托慕g痛:休息或一般活動時發(fā)生的心絞痛,發(fā)作時心電圖顯示S-T段暫時性抬高。

        (二)鑒別診斷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與心絞痛相仿,但性質更劇烈,持續(xù)時間可達數小時,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緩解。心電圖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導聯S-T段抬高,并有病理性Q波。實驗室檢查示血清心肌酶、肌紅蛋白、肌鈣蛋白I或T等增高。

        五、西醫(yī)治療

        (一)一般治療

        急性發(fā)作時應立即休息,緩解后一般不需臥床休息,可進行適度活動,以不出現心絞痛癥狀為度。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以及疑為心肌梗死前兆的患者,應予以休息一段時間,并嚴密監(jiān)測觀察。

        (二)預防并發(fā)癥的治療

        主要是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以預防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并發(fā)癥。

        1.降血脂

        2.抗血小板藥 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明顯減少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無禁忌時應常規(guī)使用,50~1OOmg,每日1次。

        (三)改善癥狀的治療

        1.發(fā)作時的治療 若休息不能緩解者,可選用速效的硝酸酯制劑。常用硝酸甘油,亦可使用硝酸異山梨酯。

        2.緩解期的治療 使用作用較持久的抗心絞痛藥物以防止心絞痛發(fā)作,可單獨選用、交替應用或聯合使用以下三類藥物。

        (1)硝酸酯制劑 硝酸異山梨酯,另外還有長效硝酸甘油制劑或硝酸甘油貼劑。

        (2)β受體阻滯劑 常用普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或選用兼有.α受體阻滯作用的卡維地洛。

        (3)鈣通道阻滯劑 常用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心痛定)、尼群地平等。

        治療變異型心絞痛首選鈣通道阻滯劑 。

        (四)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處理.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情發(fā)展難以預料,患者就診時應進行危險度分層。低危組患者可酌情短期留觀或住院治療,而中;蚋呶=M的患者應住院治療。

        1.一般處理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1~3天,吸氧,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煩躁不安、劇烈疼痛者可給以嗎啡5~1Omg,皮下注射。如有必要應重復檢測心肌壞死標志物。

        2.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積極抗栓治療 是本病重要的治療措施,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發(fā)展。

        3.緩解癥狀 選擇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及鈣通道阻滯劑治療。對于嚴重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常需三聯用藥以控制心絞痛發(fā)作。

        4.介入和外科手術治 對于高危組患者選擇使用。

        六、預防

        預防可歸納為A、B、C、D、E五個方面: 

        A.aspirin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或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anti-anginals抗心絞痛,硝酸類制劑

        B.beta-blocker β受體阻滯劑,預防心律失常,減輕心臟負荷等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壓

        C.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ing戒煙

        D.diet control控制飲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療糖尿病、

        E.education普及有關冠心病的教育,包括患者及家屬

        exercise鼓勵有計劃的、適當的運動鍛煉

        中 醫(yī):

        本病與中醫(yī)學“胸痹”、“心痛”相類似,可歸屬于“猝心痛”、“厥心痛”等范疇。

        一、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fā)生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年老體衰等因素有關,多種因素交互為患,引起心脈失養(yǎng)、心脈不暢 而發(fā)為本病。

        本病主要病機為心脈痹阻 。病位在心, 涉及肝、脾、腎 等臟。病性總屬本虛標實,虛為氣虛、陰虛、陽虛 而心脈失養(yǎng),以心氣虛為常見;實為寒凝、氣滯、痰濁、血瘀 痹阻心脈,而以血瘀 為多見。

        若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瘀血閉阻心脈,則心胸猝然大痛,痛不可自止,而發(fā)為真心痛;如心陽阻遏,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可發(fā)為心動悸,脈結代;若心腎陽虛,水邪泛濫,可出現喘咳、水腫。

        二、中醫(yī)辨證論治

        1.心血瘀阻證

        證候:胸痛較劇,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加重 ,伴有胸悶,日久不愈,或因暴怒而致心胸劇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絡脈青紫迂曲,脈弦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2.痰濁內阻證

        證侯:胸悶痛如窒,氣短痰多,肢體沉重,形體肥胖 ,納呆惡心,舌苔濁膩,脈滑。

        治法:通陽泄?jié)幔硖甸_痹。

        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

        3.陰寒凝滯證

        證候:猝然胸痛如絞 ,天冷易發(fā),感寒痛甚 ,形寒,甚則四肢不溫,冷汗自出,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心悸短氣,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或沉緊。

        治法:辛溫通陽,開痹散寒。

        方藥: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

        4.氣虛血瘀證

        證候:胸痛隱隱,時輕時重 ,遇勞則發(fā),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自汗,舌質淡暗,胖有齒痕,苔薄白,脈緩弱無力或結代。

        治法:益氣活血,通脈止痛。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5.氣陰兩虛證

        證候:胸悶隱痛,時作時止 ,心悸氣短,倦怠懶言 ,頭暈目眩,心煩多夢,或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細弱無力或結代。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

        方藥:生脈散合炙甘草湯。

        6.心腎陰虛證

        證候:胸悶痛或灼痛 ,心悸盜汗,虛煩不寐,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治法:滋陰益腎,養(yǎng)心安神。

        方藥:左歸丸加減。

        7.心腎陽虛證

        證候:心悸而痛,胸悶氣短,甚則胸痛徹背 ,心悸汗出,畏寒肢冷,下肢浮腫,腰酸無力,面色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脈沉細或沉微欲絕。

        治法:益氣壯陽,溫絡止痛。

        方藥:參附湯合右歸丸加減。

        細目六:心肌梗死

        西 醫(yī):

        一、西醫(yī)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絕大多數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

        二、臨床表現

        1.誘因 :寒冷、飽餐、重體力活動、情緒過分激動、血壓劇升或用力大便以及休克、脫水、出血、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等為常見誘因。

        2.癥狀

        (1)疼痛是最常見的起始癥狀 。典型的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似,但疼痛更劇烈。

        (2)心律失常 見于75%~95%的患者,以發(fā)病24小時內最多見,可伴心悸、乏力、頭暈、暈厥等癥狀。

        (3)低血壓和休克 見于20%~30%的患者。

        (4)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

        (5)胃腸道癥狀 常伴有惡心、嘔吐、腸脹氣和消化不良,特別是下后壁梗死者 。重癥者可發(fā)生呃逆。

        (6)全身癥狀 有發(fā)熱和心動過速等。

        3.體征 梗死范圍不大、無并發(fā)癥者可無異常體征。部分患者可出現心臟濁音界輕度、中度增大,心尖區(qū)第一心音減弱,第四心音奔馬律,心包摩擦音,心尖區(qū)粗糙的收縮期雜音或伴收縮中晚期喀喇音,以及各種心律失常。

        4.并發(fā)癥

        (1)乳頭肌功能不全 總發(fā)生率可高達50%。

        (2)心室壁瘤 主要見于左心室,發(fā)生率5%~20%。

        (3)心肌梗死后綜合征 發(fā)生率約10%。

        (4)栓塞 發(fā)生率1%~6%,見于起病后1~2周。

        (5)心臟破裂 少見。

        三、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心電圖 心肌梗死典型的心電圖有特征性改變,呈動態(tài)演變過程,并有定位意義,有助于估計病情演變和預后。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的心電圖表現特點為:

       、賹挾畹腝波(病理性Q波),一般指Q波時間大于0.04秒,深度大于同導聯R波的1/4,在面向心肌壞死區(qū)的導聯上出現;

        ②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壞死區(qū)周圍心肌損傷區(qū)的導聯上出現;

        ③T波倒置,在面向損傷區(qū)周圍心肌缺血區(qū)的導聯上出現。

        2.放射性核素檢查 有助于急性期的定位診斷及慢性期陳舊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3.超聲心動圖 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運動和左心室功能,協助診斷室壁瘤和乳頭肌功能失調等。

        4.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 常檢測的標志物有肌紅蛋白、肌鈣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等。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至少具備下列3條標準中的2條:

        ①缺血性胸痛的臨床病史;

        ②心電圖的動態(tài)演變;

        ③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濃度的動態(tài)改變。

        (二)鑒別診斷

        1.心絞痛 見心絞痛。

        2.急性心包炎 可有較劇烈而持久的心前區(qū)疼痛,但疼痛與發(fā)熱同時出現,呼吸和咳嗽時加重 ,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摩擦音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現滲液時均消失,心電圖廣泛導聯均有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無病理性Q波出現。

        3.急性肺動脈栓塞 可出現胸痛、咯血、呼吸困難和休克。核素肺灌注掃描、肺動脈造影可資鑒別。

        五、西醫(yī)治療

        (一)一般治療

        1.監(jiān)測 持續(xù)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

        2.臥床休息

        3.建立靜脈通道

        4.鎮(zhèn)痛 應迅速給予有效鎮(zhèn)痛劑。

        5.吸氧

        6.硝酸甘油 只要無禁忌證,通常使用硝酸甘油靜脈滴注24~48小時,然后改用口服硝酸酯制劑。

        7.阿司匹林 所有患者只要無禁忌證,均應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腸溶阿司匹林150~300mg。

        8.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

        9.飲食和通便 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所有患者均應使用緩瀉劑。

        (二)再灌注治療

        起病3~6小時內,最多在12小時內,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 。

        1.溶栓療法 無禁忌證時應立即(接診患者后30分鐘內)行本法治療。

        溶栓藥物:有尿激酶(UK)、鏈激酶(SK)或重組鏈激酶(rSK)、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rt-PA)。

        2.介入治療(PCI)有條件選擇使用。

        3.緊急CABG:介入治療失敗或溶栓治療無效,有手術指征者,宣爭取6~8小時 內拖行CABG。

        (三)藥物治療

        1.硝酸酯類: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通常給予硝酸甘油靜脈滴注24~48小時。對伴有再發(fā)性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需處理的高血壓者更為適宜。

        2.抗血小板藥 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

        3.抗凝藥 肝素、尿激酶和鏈激酶等。

        4.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 在起病的早期,如無禁忌證應盡早使用。

        5.ACEI類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有助于改善恢復期心室的重塑,降低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從而降低死亡率。

        6.極化液療法

        (四)消除心律失常

        消除心律失常。

        (五)治療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療急性左心衰竭。

        (六)控制休克

        包括升壓、補充血容量及其他措施如糾正酸中毒、避免腦缺血、保護腎功能,必要時應用洋地黃制劑等。

        (七)并發(fā)癥的處理

        中 醫(yī):

        本病與中醫(yī)學的“真心痛”相類似,可歸屬于“胸痹”、“心痛”、“心悸”、“喘證”、“脫證”等范疇。

        一、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與年老體衰、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寒邪內侵等因素有關。

        基本病機為心脈閉阻不通,心失所養(yǎng) 。病位在心,而與肝、脾、腎 相關。病性為本虛標實 ,本虛是氣虛、陽虛、陰虛,以心氣虛為主;標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以血瘀為主。

        二、中醫(yī)辨證論治

        1.氣滯血瘀證

        證候:胸中痛甚 ,胸悶氣促,脘腹脹滿, 煩躁易怒,心悸不寧,唇甲青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弦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2.寒凝心脈證

        證候:胸痛徹背,心痛如絞 ,胸悶憋氣,形寒畏冷,四肢不溫,冷汗自出,心悸短氣,舌質紫暗 ,苔薄白,脈沉細或沉緊。

        治法:散寒宣痹,芳香溫通。

        方藥:當歸四逆湯合蘇合香丸加減。

        3.痰瘀互結證

        證候:胸痛劇烈,如割如刺 ,胸悶如窒,氣短痰多 ,心悸不寧,腹脹納呆,惡心嘔吐,舌苔濁膩,脈滑。

        治法:豁痰活血,理氣止痛。

        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4.氣虛血瘀證

        證候:胸悶心痛,動則加重 ,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自汗,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或結代。

        治法:益氣活血,祛瘀止痛。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5.氣陰兩虛證

        證候:胸悶心痛 ,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氣短乏力,自汗盜汗,口干耳鳴,腰膝酸軟,舌紅,苔少或剝脫,脈細數或結代。

        治法:益氣滋陰,通脈止痛。

        方藥:生脈散合左歸飲加減。

        6.陽虛水泛證

        證候:胸痛胸悶 ,喘促心悸,氣短乏力,畏寒肢冷,腰部、下肢浮腫,面色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胖或紫暗,苔水滑,脈沉細。

        治法:溫陽利水,通脈止痛。

        方藥: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7.心陽欲脫證

        證候:胸悶憋氣,心痛頻發(fā) ,四肢厥逆,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手足清至節(jié),虛煩不安,甚至神志淡漠,或突然昏厥,舌質青紫,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湯加減

      123
      糾錯評論責編:duoduo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examw.cn

      • 2017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全科課程報名
        ¥78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醫(yī)學實踐技能精講班
        ¥30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VIP通關班
        ¥80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套餐班招生[送內部資料]
        ¥480.00
      • 233網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培訓單科精講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