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審苗竅
1、察舌 正常小兒舌體柔軟、淡紅潤澤、伸縮自如,舌面有干濕適中的薄苔。
(1)舌體 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顯著,多為脾腎陽虛,或有水飲痰濕內(nèi)停;舌體腫大,色澤青紫,可見于氣血瘀滯;舌體僵硬,多為熱盛傷津;急性熱病中出現(xiàn)舌體短縮,舌干絳者,則為熱盛津傷,經(jīng)脈失養(yǎng)而攣縮;吐舌不收,心氣將絕;時時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紅,或有脫屑、作癢,稱舔舌,多因脾經(jīng)伏熱所致。 幾種特殊舌體:
木舌: 舌體腫大,板硬麻木,轉(zhuǎn)動不靈,甚則腫塞滿口,由心脾積熱,火熱循經(jīng)上行所致;
重舌:舌下紅腫突起,形如小舌,屬心脾火熾,上沖舌本所致;
連舌:舌體不能伸出唇外,轉(zhuǎn)動伸縮不靈,語音不清,因舌系帶過短所致;
弄舌:舌伸出唇外,來回拌動,調(diào)轉(zhuǎn)不靈,多為大病之后,心氣不足,或?qū)袤@風先兆;
吐舌:舌吐唇外,緩緩收回,常為心經(jīng)有熱所致;
(2)舌質(zhì) 正常舌質(zhì)淡紅。 舌起粗大紅刺,狀如草莓者,常見于猩紅熱。
(3)舌苔 苔黃膩為濕熱內(nèi)蘊,或乳食內(nèi)積;舌苔花剝,狀如地圖,時隱時現(xiàn),經(jīng)久不愈,多為胃之氣陰不足所致; 若舌苔厚膩垢濁不化,伴便秘腹脹者,為宿食內(nèi)積,中焦氣機阻滯。
2.察目 黑睛等圓,目珠靈活,目光有神,開闔自如,是肝腎氣血充沛之象。
寐時眼瞼張開而不閉,流口水,是為脾虛氣弱之露睛;上眼瞼下垂不能提起,是為氣血兩虛之瞼廢;兩目呆滯,轉(zhuǎn)動遲鈍是腎精不足,或為驚風先兆;鞏膜藍斑,多為寄生蟲。
3、察鼻 長期鼻流濁涕,氣味腥臭,為肺經(jīng)郁熱犯鼻證;鼻翼扇動,伴氣急喘促,為肺氣閉郁。
4、察口 唇色櫻紅,為暴瀉傷陰;唇白而腫,是為唇風;面頰潮紅,唯口唇周圍蒼白,是猩紅熱之征象。
口腔破潰糜爛,為心脾積熱之口瘡;口內(nèi)白屑成片,為鵝口瘡;兩頰粘膜有針尖樣大小的白色小點,周圍紅暈,為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齒間腮腺管口紅腫如粟粒,按摩腫脹腮部無膿水流出者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膿水流出者為發(fā)頤(化膿性腮腺炎)。
新生兒牙齦上有白色斑塊斑點,稱為馬牙。
咽紅、乳娥腫痛為外感風熱或肺胃之火上炎;乳娥嗌膿,為熱壅肉腐;乳娥大而不紅,是為肥大,多為瘀熱未盡,或氣虛不斂。咽痛微紅,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為白喉之癥。
5、察耳 小兒耳殼豐厚,顏色紅潤,是為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xiàn),耳殼薄軟,耳舟不清為先天腎氣未充;以耳垂為中心的腮部漫腫疼痛,是痄腮之表現(xiàn)。
6、察二陰 男孩陰囊不松不緊是神氣充沛的表現(xiàn);若陰囊松弛,多為體虛或發(fā)熱;陰囊中睪丸腫大透亮不紅,為水疝;陰囊中有物下墜,時大時小,上下可移,為小腸下墜之狐疝;女孩前陰潮紅灼熱,常見于濕熱下注,或蟯蟲病。
小兒肛門潮濕紅痛,多屬尿布皮炎。
(四)辨斑疹
皮膚發(fā)斑,形態(tài)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壓之不退色;皮膚之出疹,高出皮面,撫之礙手,壓之退色。
斑色紫暗,面色蒼白,肢冷脈細,為氣不攝血,血溢脈外。
疹細小狀如麥粒,潮熱3~4天出疹,口腔頰粘膜出現(xiàn)麻疹粘膜斑者為麻疹;皮疹細小,呈淺紅色,身熱不甚,常見于風疹;膚紅如錦,綢布疹點,身熱,舌絳如草莓,常見于猩紅熱;丘疹,皰疹、結(jié)痂并見,皰疹內(nèi)有水液色清,見于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沒,瘙癢難忍,常見于蕁麻疹。
(五)察二便
新生兒出生后3~4天內(nèi),大便呈粘稠糊狀,褐色,無臭氣,為胎糞;單純母乳喂養(yǎng)之嬰兒大便呈卵黃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氣。嬰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性哭鬧,常為腸套疊;大便色澤灰白不黃,多為膽道阻滯。尿色紅如洗肉水或鏡檢紅細胞增多者為尿血,大體鮮紅為血熱妄行,常見于尿道結(jié)石、急性腎小球腎炎。米泔水樣便為積滯疳積。
(六)察指紋
指紋分三關(guān),自虎口向指端,依次為風關(guān)、氣關(guān)、名關(guān)。正常小兒指紋多為淡紫隱隱不顯于風關(guān)以上!案〕练直砝,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guān)測輕重!奔y達指尖,稱透關(guān)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