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膻中(RN 17)心包募穴,氣會
【定位】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或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
【功能】 寬胸理氣,寧心通乳。
【主治】
、佟皻鈺小 一切氣病:氣虛、氣滯、氣逆皆可:咳嗽、氣喘、胸悶、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氣機(jī)不暢的病證;
、谛陌(心)的病證:胸痛、心悸等;
心包(心)常用方膻中、內(nèi)關(guān)、三里
、廴榉坎∽C:產(chǎn)后乳少、乳癰、乳癖等。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7.天突(RN 22)
【定位】胸骨上窩正中。
【功能】止咳平喘,化痰利咽。
【主治】
①止咳平喘咳嗽、氣喘(尤急性突然的
氣喘)、哮喘、呃逆、胸中氣逆等;
②化痰利咽咽喉腫痛、暴喑、癭氣、梅
核氣、急慢性咽炎、假球麻痹等。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轉(zhuǎn)針尖向下,緊靠胸骨柄后緣、氣管前緣緩慢刺入1-1.5寸,一般不留針。不可左右斜刺,也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肺和有關(guān)動、靜脈。禁用過細(xì)毫針,一般選26-28號針。
附:璇璣(RN 21)
【定位】天突下1寸。
【主治】止咳平喘咳嗽、氣喘等胸肺疾患;
8.廉泉(RN23)陰維、任脈之交會穴
【定位】微仰頭,在喉結(jié)上方,當(dāng)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
【功能】利咽喉,通舌絡(luò)。
【主治】
、 舌咽病證:中風(fēng)失語、暴喑、吞咽
困難、舌緩流涎、舌下腫痛、口舌
生瘡、喉痹等咽喉;
、 消渴、口干、口渴欲飲等癥。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或向咽后壁方向深刺2-3寸,不留針。
9.承漿(RN 24)任脈、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別名“鬼市”
【定位】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功能】祛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①神志。喊d狂等,十三鬼穴之一;②口部病證:口歪、齒齦腫痛、流涎等。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刺灸法注意事項:
1.針刺胸腹部穴,應(yīng)避免誤傷內(nèi)臟,下腹部穴針刺前應(yīng)排空小便,孕婦禁針;
2.胸前各穴,一般由上向下平刺,一般不用電針,防止電流通過心臟造成心臟停搏;
3.天突應(yīng)先直刺0.2寸,后將針尖轉(zhuǎn)向下方,沿胸骨后緣刺入,不宜過深,也不宜向兩側(cè)刺,以防刺傷鎖骨下動脈及肺尖;
4.神闕多用灸法,一般禁針。